“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一种可鄙的价值观吗?

想当“人上人”,追求的是压倒别人的特权或将别人踩在脚下,自然是一种可鄙的价值观;但想当“人中龙凤”,在专业领域深耕,或提升自己的才德,成为一时人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又有什么问题呢? 

责任编辑:辛省志

互联网上流传着诸多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的谣言,有些是旧的然后不断翻新版本,有些是新的。比较新近出现的一个是:中国留学生论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结果被新西兰教授判了零分,并发出灵魂之问,“为什么要成为人上人,那其他人下人怎么办,为什么要将你的同胞分为三六九等,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该是平等的吗?”

做一些互联网考古工作的话,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某自媒体炮制出台的三无新闻,没有具体的时间、大学与人物。编造者的动机是借心目中权威的洋人之口,显示某些中国人的言行与价值观之Low,及自己心仪的价值观之高。不过,“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此类谣言信的人还不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原始版本当为“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西游记》第32回。唐僧说:“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孙悟空说:“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