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也许不高兴

“这是什么逻辑?你说汉奸的老婆不能纪念,那汉奸的哥哥能不能纪念,鲁迅是汉奸周作人的哥哥,周作人是比胡兰成更大的汉奸,怎么可以开研讨会?你可以批评,但是你不能阻止研究”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黄家杨

□受访: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从1985年至今,陈子善发现、鉴定的张爱玲作品共计有20篇左右,他最想不通的是大陆至今没有开张爱玲的研讨会

张爱玲对我先恼后承认

1994年,我意外接到台湾皇冠出版社寄来的《对照记》,信封上写了一句话,上面写着“张爱玲女士嘱寄”。

1985年,我在图书馆的民国时期报刊上查阅周作人的文章时,无意在1951年11月的《亦报》上看到署名“梁京”的中篇小说连载《小艾》。之前,我在张爱玲研究专家水晶的《论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中得知,“梁京”是张爱玲惟一的笔名。对此,张爱玲也承认这一点。但《小艾》无论是张爱玲出版的作品集,还是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水晶的著作都没有提过这篇小说。后来,我把复印的《小艾》寄给香港《明报月刊》的黄俊东,他是张爱玲散文集《张看》的责任编辑,和张爱玲有过通信来往。

1987年1月,《明报月刊》刊发《小艾》和我写的发现短文,海内外反响热烈。台湾《联合报》全文转载,内地也有单行本出现,香港出现盗版。

对张爱玲来说,我发现的这些作品未必是最好的。因此,对我挖掘的这些早期作品,张爱玲的态度很微妙。我发现的一些张爱玲的作品,提供给社会以后,张爱玲本人不一定会高兴,但对于我们这些文学研究者来说,这些文章的发现对张爱玲研究很有意义。

《小艾》在《明报月刊》上发表后,张爱玲也在两篇文章里对此作出回应,她不满意这个作品,嫌它不成熟,所以故意把它遗忘了,加上后来香港还出现了盗版,她对我的挖掘工作也不是很高兴。

张爱玲在1988年的《续集》序中特意提到,“前些日子有人将埋藏多年的旧作《小艾》发掘出来,分别在台港两地刊载,事先连我本人都不知情。听说《小艾》在香港公开以单行本出版,用的不是原来笔名梁京,却理直气壮地擅用我的本名。事实上,我的确收到几位出版商寄来的预支版税和合约,只好原璧奉还,一则非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