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威:打破摄影与绘画的边界

“自德国多特蒙德高等摄影学院学成归国后,史国威逐渐形成了令人叹服的视觉表达方式,在摄影和绘画间寻得细腻精巧的融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子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姜晓明/图)

几只猫在两米长的玻璃桌上逡巡,一只偏黑,一只偏白,一只从背后看全是棕色,还有一只躲在二楼不肯见人,是灰的。它们伴着艺术家,相敬如宾地辗转漂泊了十几年,工作室一再被拆迁,如今退到了城市边缘,租在首都机场附近的空乘人员宿舍。

室内空间越来越小,史国威在一楼画画的时候,他的猫们便待在loft的二楼;有时即使下楼跳上工作台,也懂得始终和正在作画的区域保持一米距离。看着这群年事已高的宠物,如同目睹一个过度清晰的结局。此前接连送走几只,他再也不敢养新的猫,想到一次次站在火葬场炉子前面的场景,就不禁流露出痛苦的神色,“心脏实在受不了了”。眼下的几只他也只能随遇而安,“不敢带它们去做体检,都这么老了,查出问题肯定要治,精力、时间,还有费用上都承受不了。”

早知道要反复面对这种煎熬,刚开始他兴许就选择绕过这一遭。那会儿是2006年,他刚从德国多特蒙德高等专业学院学完摄影回来,和当时很多兴奋潦倒、试图成为艺术家的年轻人一样,在黑桥弄了间阔大的工作室,棚内摆拍完成后,将人物照与户外实景和带有中国元素的物品循着西方名画拼贴合成,洗成近两米宽的巨幅黑白照,最终手工上色成彩色绘画作品。做盆景生意的父亲有时来看史国威,从北京曾经最大的莱太花卉市场揣来一窝出生不久的流浪猫,他不忍放逐,只好收下这堆花色迥异的兄弟姐妹。

心肠软的单身汉,带着近十只幼猫(生完两窝后母猫消失,他这才得以罢手),开始了彼时尚而一片模糊的艺术生涯。他雇了一位中间人,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