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取粮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郑洁 方迎忠

科研人员正在为水稻搭建防鸟网。在海水稻灌浆期,防鸟工作尤为重要,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颗粒无收(张茂/图)

清晨日头刚起,张树寅戴好遮阳帽,一手拿着试验记录本,一手揣着大容量水袋,钻进绿色的稻浪,一待就是一上午。

张树寅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科研人员,他和同事6个人扎根在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约百亩的试验田,一待就是半年,他们在试验田里选育着近两千份水稻种质资源。对于张树寅和同事而言,“我们每天摸的是水稻,想的也是水稻。这片田里的每一个品种都像是我们的孩子,一天也离不开它们。”

科研人员顾晓振(左)、殷会德(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