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坏名声从何而来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相继观察到膳食胆固醇摄入与血清胆固醇浓度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因此含有约200毫克胆固醇的鸡蛋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的罪魁祸首之一。

责任编辑:朱力远

鸡蛋是人类最容易获得,也是最常食用的动物源食品之一。目前,全球每年人均消费鸡蛋约150枚,欧洲超过210枚,中国300枚。在古代,鸡蛋不仅仅是食物,也是治病的药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鸡蛋却背负了不利健康的“坏”名声。一时间,该不该吃鸡蛋,让很多人有点犯嘀咕。

来自心脏科医生的告诫

鸡蛋的“坏”名声来自胆固醇。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通过增加饲料中的胆固醇,能提高动物血清胆固醇水平,并促进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美国人的主要死因,1948 年6月16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签署了《国家心脏法案》,并拨款50万美元开展了一项为期20年的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即弗雷明汉心脏研究。1957年,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认为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20世纪60-7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观察到膳食胆固醇摄入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很不幸,由于一个鸡蛋(约50克)含有约200毫克的胆固醇,而且鸡蛋已成为当时美国的日常食物,因此鸡蛋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的“罪魁祸首”之一。

1968年,美国心脏协会首次明确提出,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建议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并首次提出将鸡蛋消费限制在每周不超过三个的建议,这可能是后来全世界营养专家或医生提出每周三个鸡蛋限制建议的源头。这份来自美国心脏科医生群体关于鸡蛋消费的限制建议,貌似符合逻辑,而且易于操作,竟然得到了诸多认可,逐渐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制定国民膳食营养指南的重要依据。

媒体的推波助澜加深了公众对鸡蛋的误解,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时代》杂志关于胆固醇的两篇封面报道。1984年,时代杂志头版文章以《胆固醇和现在的坏消息》为题,并在杂志封面配了一张悲伤的大圆脸图片,眼睛是由两个煎蛋构成,表示悲伤表情的嘴巴则是用一根两头向下弯曲的培根。虽然时代杂志并非鸡蛋坏名声的始作俑者,但是鉴于其巨大影响力,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鸡蛋与“坏”胆固醇的联系。15年后,《时代》杂志再次将鸡蛋放在了封面上,煎蛋仍然是大圆脸的眼睛,不过嘴巴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