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大熊猫最近的地方

“我们村的人有一次差一点点就看到野生大熊猫了!”

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巡护队成员孟吉回忆起自己生活的村庄(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和野生大熊猫距离最近的一次,语气中流露着激动和期待。

通过红外相机,在关坝沟内拍摄到的大熊猫

“据说它当时是路过我们村打算往旁边另一座更高的山去,但远远听见人的声音就很快原路折返。”孟吉是巡护队里的青壮一辈,“林子里的动物们,我最喜欢的是大熊猫。但大家都很少能亲眼见到大熊猫,巡护十几年见不到也是正常事。”

而在另一边,关坝沟安装的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大熊猫在竹丛小道上漫步,憨态闲适;其他时间,黑熊也在此蹦跶,与电视剧里不同,它们可爱、诙谐又敏捷;某处矮坡,川金丝猴正蹲坐着“发呆”,时而转头张望... ...

孟吉分享他的日常巡护经历

孟吉和很多村民都期待又喜爱的可爱生命,正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林子里安然生活。山林里的红外相机,连接着村民和“邻居”们。据关坝村相关资料记录,2014年7月27日,红外相机拍摄到了村里历史上第一张野生大熊猫的照片。目前,据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分析预估,沟内熊猫的数量在4-7只左右。

平武县木皮藏乡关坝村,位于发源自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的火溪河流域的关键位置。火溪河流域是大熊猫岷山A种群重要的栖息地。

而在11月1日,距离关坝村300公里的成都市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图鉴》的编撰工作也正式启动。红外相机里的某个瞬间或将再现于未来的图鉴中。

第一部分:森林里的故事

生命拥有姓名,载于书面,是人类表达尊重自然的方式之一。生命被“看见”也是推动自然保护的重要实践。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广袤山林,蓄养着细微又宏大的生机。

书的背后,是具体的清澈河水、苍郁山林、动物邻居、美丽奇绝的花朵、独一无二的叶子等等,还有同样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平武县的“五色山”秋景

霜降已至的深秋时节,素有“大熊猫第一县”之称的平武县,层林渐染秋色,红、橙、黄、紫,各种色彩掩映在连绵绿色中,此地秋景常被人称“五色山”。色彩交相辉映似画卷,描绘了时间在大自然里徜徉的痕迹。

关坝沟也组成了“五色山”。与孟吉同为巡护员的曾二姐今年61岁,已经在沟里进进出出几十年,身手依然矫健,脚下过河的简易木桥是她和村里56岁的好姐妹永红姐踩在冰凉的河水里一起徒手搭就的——水流冲走了以前的小木桥。

永红姐(左)和曾二姐(右)总是好搭档,一起参与巡护、自然教育等工作(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曾二姐身形笔直,笑起来目光温暖,有一种四川嬢嬢标志性的亲切热情,还有一颗能干又坚定的心。

花甲之年的她,依然在山上养蜂。蜜蜂采蜜忙,主人也不清闲,要在春天百花开时,密切注意天气对它们的影响;要在可能出现螨虫虫害时及时防治;要在收获时节小心翼翼,一点点手工把蜜从蜂箱割下,避免伤到小生命,同时要留些许蜜让它们过冬。

蜜蜂满山采来,蜂蜜一年一割。曾二姐拿来酿于山林的小果子。新鲜时被压开过的果子,塞满罐子,二者之间的缝隙被蜂蜜浸没。“乡间特色美食家”的曾二姐还会烘上一筐自己种的小洋芋。带着些许草木灰、冒着热气的洋芋是她招待好友的主力,“把洋芋皮扒开,记得蘸点蜂蜜,还有蜂蜜核桃也是自己做的。”大山里的核桃,去壳炒熟,裹上蜂蜜,香脆脆裹上甜滋滋,便是关坝村“甜蜜事业”的生动注解之一。

关坝村集体蜂场

蜂场边上有个小院,院子里有棵大丽花,嫣红饱满,花瓣硕大。有一朵倚着石头开,生命热烈磅礴肉眼可见,一如曾二姐能量饱满、手脚利落地行走于山林间。大丽花旁还有一丛藿香,开着一串串紫色小花,总容易被大家误认成薰衣草,二姐会人不在声先到地纠正,“这个是藿香,也是中草药。”

其实,曾二姐和关坝沟的故事还有隐藏的副本,“十几年前,不养蜂也不是巡护员,收入就靠翻山采药。采药十几年,沟里植物好多都认得。这里太熟悉了,一年进沟出沟很多次。”

曾二姐六十多年来的工作、生活、爱好和过往,一股脑儿糅进了这块地方。院子里的小矮木桌、日夜不止的山泉水、四季变化的树木组成了她的记忆。

巡护队成员学习使用红外相机(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后来,此处建起保护小区,曾二姐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度,成为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巡护队的一员。队里姐妹仨,结伴巡护关坝沟保护区十多个年头。更多村民也逐渐承担起关坝沟重要的保护工作,见证了关坝沟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这是村民在关坝与熊猫为邻的幸福生活的一个切口。不难窥见,自然以其水土,平等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第二部分:万物生机 和美共建

关坝村是几个保护区之间的重要廊道,也是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场镇六百余人的水源地,过去这里的村民传统上善猎,有些人家饲养有牲畜,对水源有影响。(资料来源:《善治-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可能》.文/吕植.刊载于《人与生物圈》期刊2018年第5期)

为共同解决盗猎严重的问题,2017-2018年,由关坝保护小区、老河沟公益保护地、新驿协议保护地三个区域,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火溪河流域联合反盗猎行动;2019-2021年、2023年关坝村与和平村、金丰村、唐家河保护区、白水江保护区等10家单位、9个自然保护地涉及四十余人,组织开展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资料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联合反盗猎活动(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此外,“为解决放牧、饲养牲畜影响水源,我们在帮助村民发展社区治理的同时,引导大家养蜂。”扎根在关坝村一线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何海燕介绍道,“发展本村原有的中华蜜蜂养殖事业,帮助村民获得经济收益,还可以动态监测山林生态。”

曾二姐经营蜂场,担任巡护员,还参与村里自然教育活动的工作。嬢嬢们发现,生活在这里,与熊猫为邻,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平武故事:与熊猫为邻》由张晓川、陈艾、冯杰等在平武观察、研究和工作时根据实际经历撰述成文。书中记录了关坝村是如何从养蜂开始,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外界力量的帮助下,发挥社区力量,在保护的同时打开新的可能性。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平武有野生大熊猫335只,占全省数量的四分之一,栖息地面积为288322公顷。大熊猫的数量、密度和栖息地面积,平武均为全省第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是野生大熊猫保护研究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地理坐标,近些年来,也开始获得诸多企业的支持。

11月1日当天,由广汽丰田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多位环保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以“万物生机,和美共建”为主题的分享会在成都重磅展开。

“万物生机 和美共建”环保分享会

会上的压轴环节,为让工作的开展拥有更多科学工具,也让社会公众找到更多可及渠道参与其中,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广汽丰田、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四方代表共同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图鉴》编著工作的正式启动揭幕。张处长表达了对该图鉴的期待,“我们感受到广汽丰田企业人的公益责任感。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有更多途径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手头有一个指南。我们也希望下一步通过互联网,把这些书通过电子方式让更多人便捷使用。”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图鉴正式启动

森林保护、生态治理远非一时之功,也非一人之力可达成。在森林保护领域已经探索7年之久的广汽丰田也深知这一点,故邀请各方专家,共话多重效益森林保护。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以《横断山区赏花之旅》传递自然之美时也提到,“它们用很长的时间积累养分开一次花,一旦被破坏后恢复很艰难。”中国科学院山地所研究员张远彬则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指出,“入侵物种,生态保护的刽子手。好看的动植物,也会暗藏杀机。”

嘉宾圆桌畅谈“多重效益森林保护与自然观察”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周嘉鼎给出“和美共建”的落地性解读,“森林周边的居民,是保护森林的主力,有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气象领域知名科普博主卞赟“亲眼见证了十年之间青海湖在自然保护下的积极变化有多么震撼人心”。

长期扎根一线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诺邓管护站站长赵江飞则立足保护,讲述护林员生活的不易。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松道出“巡护途中受伤都是家常便饭”。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科研教育处处长张黎明认为,“智慧化、系统化管理,周边居民积极加入”是当今因地制宜、探索保护的可取之道。

第三部分:与森林同行的七年

自然保护从森林里来,复归森林中去。广汽丰田将“万物生机,和美共建”的声音从城市建筑内带到野外,带领自然观察团来到300公里外的平武关坝村,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现场实地探访。观察团在巡山路的秋色里,探索“以社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走进关坝村,了解人文与生态保护

助力守护村民和大熊猫像友邻一样生活的想法不是突然产生的。首次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之前,广汽丰田已经在公益环保领域行路多年。

自2017年5月起,广汽丰田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多方合作伙伴,在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多重效益森林保护与恢复项目。2020年,项目拓展至云南香格里拉那仁、普洱孟连社区保护地、藏东南墨脱地区和关坝社区保护地,与当地巡护员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2021年,该项目入选CBD 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生物多样性全球100+案例”。

火烧迹地五年前后对比,森林恢复成效明显

其中,项目在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保护与恢复中种植苗木17.33万株,示范性恢复1000亩植被,固定CO2约362.4吨。与此同时,周边社区也同步启动,开发生态产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在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设置红外相机,实时监测并开展社区保护行动,保护当地珍稀濒危的动植物。

对一家企业而言,做这样一件事,并非易事,需要专门的人和一线专业机构建立长久沟通,找到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口。“不是为了看起来环保才去做环保,而是真的要追求社会效益。”广汽丰田环保公益项目负责人刘熠两年前与南方周末谈及有关环保话题时就提到。

两年后,刘熠用脚步回应了他曾经说过的这句话。在关坝沟里的巡护路上,刘熠走在自然观察团的前面,和领队的巡护员一道前行。他的巡护速度映照着两年前在访谈中说的,“一年要去(项目保护区所在地)6-7次,每次待4-6天,每个山头我基本上都到过。”

时间飞逝,云龙保护区曾被一场山火烧毁的山林已逐渐重新覆盖植被,等待更多小动物栖息。而从刘熠依然用双脚行走大地、翻越山峰的身影中,不难窥见,广汽丰田公益的环保脚步亦不曾停下,从云南一路走到四川关坝,从滇金丝猴的家园来到野生大熊猫多年的栖息地,承担新的守护责任,绘就新的环保路径。地理坐标在变,但广汽丰田公益的环保初衷始终如一。

一路青山,生机森林。青山在野,保护不止。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