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还是药品?争议中医院药膳“生意”

“养生药膳有别于临床药膳,必须选用国家卫健委批准的‘药食同源’药材,也不能谈疗效。严格来说,没有经过医师问诊辨证的协定方,不能是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临床药膳。”

目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很多既符合老百姓传统食用习惯又属于中药材的物质却没有进入食药物质目录,药膳餐饮产业尚难形成大规模市场。

中医药膳讲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切忌盲目跟风。“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曹海东

中医院竞相扩展业务领域、进军药膳“生意”,与流传上千年的“药食同源”中医理论以及人们日益觉醒的“养生血脉”有关。视觉中国 | 图

“没想到打败奶茶的是中医院的酸梅汤”“一帖只要一块钱的酸梅汤谁还不会开”……社交平台上网友的 “安利帖”,让浙江省中医院的线上便捷配药系统一夜之间陷入瘫痪——1.34元一帖的酸梅汤茶包被抢购一空。

“去中药房配酸梅汤”,2023年秋在社交平台掀起的这股热潮,并非中药茶饮第一次出圈。早在2020年,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就凭借东院药膳坊推出的中药奶茶引发关注。

走红网络后,浙江省中医院相继推出秋燥润肺饮、煲汤三宝方和冬令进补膏方,其中茶饮煲汤方单帖价格在20元以内;柳州市中医医院则更新药膳坊菜单,研发出药膳汤类、炒菜类、粥类、药茶类、糕点类、面点类等六大类药膳,价格在2-55元不等。

不同的是,前者的药膳方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以药材包的形式线上售卖,按照药品管理;后者的药膳产品则由第三方餐饮公司线下销售,作为食品经营。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除上述两家中医院,国内已有大批中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平台销售中药茶饮、膏方等院内协定方。这些方剂通常标有明确的功效和禁忌人群,消费者无需面诊即可自助下单。

中医院竞相扩展业务领域、进军药膳“生意”,与流传上千年的“药食同源”中医理论以及人们日益觉醒的“养生血脉”有关。药膳业务扩张,客观上带动了线下中医门诊的就诊量提升。

不过,现实中,药膳经营也因“药食不分”面临尴尬境地——产品定位是药品还是食品,关系到不同的经营主体、材料选用和监管标准,也影响消费者的预期。

“养生药膳有别于临床药膳,必须选用国家卫健委批准的‘药食同源’药材,也不能谈疗效。严格来说,没有经过医师问诊辨证的协定方,不能是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临床药膳。”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宋鲁成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上线一年突然走红,女性用户占八成

酸梅汤火得有些“猝不及防”。

“到了下架前一天,酸梅汤单日销量甚至突破了4万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