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安: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大趋势 | 2023科创大会

2023年11月16日,第三届南方周末科创大会在北京举办,汇集政府、企业、学界代表共同探讨行业热点与趋势,思考并观察中国科创的未来发展。大会现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张景安发表主题演讲《科技创新,中国与世界》。

本文将主题演讲辑录如下,有部分删节。

在这个时代,“创新”是主题词、主旋律,决定国家在这个时代的竞争是不是常在。创新背后,看的是谁的制度更好、谁更具有凝聚力。同时,不仅要比创新,还要比创新的速度。

目前,“创新”有两个大问题要解决:第一,创新是少数成功、多数失败,要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环境,其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也是创新的主力军、生力军;第二,创新必须更加开放。如果不是更开放,则很难看到创新。

如何应对?我从三个观点说明:

第一,创新驱动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综观全球,数字产业、数字社会、数字健康、数字抗疫……数字化赋能,深刻影响全世界竞争的格局。数字化、智能化的竞争已经处于一个白热化的阶段,各行各业都要进行转型,否则就可能掉队落伍或被淘汰。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挑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更新观念。

过去几年的疫情中,使我们新业态崭露头角,包括大数据、区块链,其中人工智能发展是最快的,如疫情期间AI检测、智慧医疗、智能识别、互联网教育、在线直播、智能安防、新零售等等,在创新中我们出现了跨界融合的新赛道、新经济的新场景。

实事求是地讲,源头创新可能不是我们的,但我们有场景,有庞大的创新大军,政府也支持创新。因此,很多科技成果可以在中国得到创新和发展,这同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举例来说,ChatGPT -3.5在2022年11月发布,到2023年3月发布GPT-4。GPT-4的回答准确性大幅提高、更快速和智能。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分秒必争、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快、比效率的时代。

第二,奋力推进创新全球化。

上世纪中叶,比尔·盖茨一举成为首富,硅谷也名声大噪。那时全球科技精英在各种研讨会上普遍认为,人才、技术、资金及观念的全球化流动,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也从中汲取了发展经验。然而,近年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开始出现,全球化遇到了阻力。

但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中国仍将坚定推进全球化进程,科技界将全力推动全球化,每个企业都需要制定新的策略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首先,当前任何企业不可能脱离全球供应链,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其次,任何国家不可能独自面对全球性挑战,适当竞争而不发生冲突、共存合作对大家更有利;最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全球化困难更多,矛盾不断,但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全球化,并且不断有所作为。简而言之,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全球化。

第三,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是当代的大趋势。

在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创新,生命力、竞争力的创新,来自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全球整合资源。企业需要从聚焦生产线转变为聚焦技术链、创新链、供应链、生态圈。

过去由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研发与市场不够紧密,但近年来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建设一个互联互通、互相生态交叉融合、开放多元的生态圈,才能迎接未来竞争的需要。

未来的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单一企业、单一产业都很难持续,因此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产业链是未来竞争的重点;要主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谋划全球化的协同创新的生态和布局,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创新与竞争的需要。

要推动协同创新、集成创新,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因此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同时,要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与创新,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快速前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代最宝贵的财富。做科研需要科学精神,做产业需要工匠精神,自由实现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我们需要有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自由思想的火花才能散开,才有自由探索和源头创新。

最后衷心地祝贺我们祖国最美丽的创新之花,在创新之路上尽情地绽放,成为世界“百花园”中最鲜艳的那一朵。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