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说 | 卞建林:辩护制度不健全,刑诉进步是不可能的

辩护制度和律师职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假如一个国家的律师水平很弱,辩护制度不健全,刑诉进步是不可能的。

至于学法律,几乎是必然的选择。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没有学数理化,想考理工科是不容易的,只能从文科里选,其中法律肯定是最有吸引力的。主要是过去看的书很多是破案类的,辨疑洗冤,惩恶除奸,伸张正义,自然就有了一种法律情怀。

责任编辑:钱昊平

博士档案:

卞建林,新中国第一位诉讼法学博士。

1953年10月,出生于江苏泰兴。

1960年-1965年,江苏省泰兴县泰兴镇襟江小学。

1965年-1971年,江苏省泰兴中学初中部、高中部。

1972年-1979年,江苏省商业冷藏船修造厂工人。

1979年9月-1983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生。

1983年9月-1986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6年8月,留校工作,任中国法制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

1987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诉讼法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1年7月,被授予诉讼法学博士学位,为全国首个诉讼法学专业博士;

1992年任副教授,1997年7月任教授;

2000年5月任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任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任所长;

2001年至2006年,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1993年8月-1994年8月,在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

1999年8月-2000年8月,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6年-2022年,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2006年-2019年,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

2003年至2013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新中国第一位诉讼法学博士卞建林。(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第一位诉讼法学博士卞建林。(受访者供图)

26岁考入大学,38岁博士毕业。今年,卞建林整70岁。

2023年10月18日下午两点,卞建林准时出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公室门口,高高瘦瘦,合身的黑色休闲西装和西裤,手里提一个红色纸袋,里面装着三册合订的《依法治国与刑事诉讼——卞建林法学文集》。为了他这个月的70岁生日,出版社特意策划了这部论文合集。

1979年,拽着老三届的尾巴,卞建林在高中毕业8年后,离开老家江苏,考进“文革”后刚刚复校的北京政法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靠着国家提供的职工助学金,卞建林一路读完本硕。在人生即将走向另一个分岔路口前,“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1986年,全国第三批法学博士点确定,中国政法大学的两位法学教授新晋博士生导师。

1987年,卞建林师从国内公认的“刑事诉讼法学奠基人”陈光中教授。四年后,他成为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生,并走上了和导师相似的职业发展道路。时至今日,卞建林已经培养了87名博士,11名博士后,同时担任着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并在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社交媒体中,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类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分享自己对刑事诉讼制度建设的理解和建议。

不愿意标榜自己,卞建林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起过自己的过往经历。即便是这次两个小时的采访,话题总绕不过他的导师。而他自己,似乎只是一个“年龄大,上学晚”的普通学子,在误打误撞中幸运地走到了现在。

意外成为“第一位”

南方周末:文集的序言里,你似乎是第一次提到自己求学时期的经历。

卞建林:我不大爱讲我的履历,这本文集带有对我学术生涯小结的意味,因此在代序中说了几句。我在政法大学算入学早的,是复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