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忠丨人生真味几悲欢:忆蔡义江老师

我完全不相信蔡老师会做这样的事情,但人言可畏。隐约听说,举报者自称为同学抱不平,通过在报社的校友发了“内参”,目的是要让蔡老师难堪。

责任编辑:刘小磊

                       蔡义江,1934年生,浙江宁波人。1954年于杭州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在1980年代初的老杭大,大家都说蔡义江老师是真正的才子,学问做得好,课也讲得好,学生多视为偶像,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蔡老师是浙江宁波人。其尊人蔡竹屏(1904-1982),笔名疾风,学殖深厚,所著《陆放翁诗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初版,1982年再版),颇得好评,我也买过一本。他的弟弟国黄,同样研究古典诗词。兄弟俩在父亲的指点下,合著有《稼轩长短句编年》(1979)等,并时常联名发表文章。这般书香门第,兄弟克绍箕裘,着实令人羡慕。

蔡老师给我们讲唐宋诗词,也讲过清诗。他戴一副黑框眼镜,肤色显黑,大笑之时,衬得牙齿十分白亮。他的声音宏亮,笑声尤其爽朗,极具感染力,大家都说听蔡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那时蔡老师的学术声誉,主要来自《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此书始撰于1974年,次年秋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内部印刷,署名“杭州大学教育革命组”,《后记》中说:“此书的编写,由本校教育革命组组织专人讨论,中文系蔡义江同志执笔。”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初版。

此后数年,蔡老师采纳了多方建议和意见,又作了很大的增删修改,1979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署回个人名字“蔡义江”。

《红楼梦》在当代中国有着特别的地位。在文革中,它是少数仍被允许阅读的古典名著之一。不过要读懂此书很不容易,大量的诗词曲赋,颇是令人畏难。那时有很多单位组织人马做注解,蔡老师以古典诗词的造诣来注解小说中的韵文,自是轻车熟路,这部书也从一众注本中脱颖而出,并由此确立他在红学研究界的地位。

1978年,他被借调北京,参与筹创《红楼梦学刊》和组建“红楼梦学会”。并连续几年在《杭大学报》上发表论文,仅1979年就连发了三篇,此外还有众多有影响的论文,散见于《社会科学战线》《文史哲》《文艺研究》等知名刊物。当时“文革”刚结束,许多中青年学者尚未窥得学术门径,他已大踏步前行了。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性本豪放,不拘小节,认定一事,便百折不回,以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

蔡竹屏先生(1904-1982)

其尊人蔡竹屏先生,22岁加入国民党,24岁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准尉书记。后在26军第6师司令部任书记及政训处科长,参加过北伐。1932年赴杭州,任中央航空学校秘书(名誉校长蒋介石)。1936年赴南京,任中央航空委员会秘书(秘书长宋美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