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公益星力量 | 林顺潮:能帮到有需要的病人,我很幸运

2023年筑梦者公益大会,林顺潮获评“年度公益星力量”。从1997年参与筹备“健康快车”开始,林顺潮与他的医疗队几乎走遍了全国各边远地区。2004年林顺潮发起“亮睛工程”,与基层医院合作建立“扶贫眼科中心”,为偏远地区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2009年林顺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眼健康、社会性帮扶建言献策。林顺潮用行动告诉大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而是付出;看得见,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责任编辑:钟金秀

2023年11月17日,第四届南方周末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举办,聚焦年度主题“公益品牌创新”,凝聚多方智慧力量,思考并观察中国公益的未来发展。亮睛工程慈善基金创始人及现任主席,健康快车香港基金创会委员及顾问林顺潮获评“年度公益星力量”。

林顺潮1960年生于香港,1984年于香港大学取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后,开始从事眼科医疗工作,专注于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及视网膜疾病、转化及新药治疗眼疾研发等方向,曾操刀香港首宗变形虫上眼手术,及全球首宗眼眶神经鞘织维水囊切除手术等。

2023年,他入选该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并连续6届被评选为“世界眼科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此外,他从2008年至今(11-14届)一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并于2021年当选第七届香港立法会议员。

虽然身兼数职,但林顺潮始终躬身一线临床,并乐此不疲。采访那天,林顺潮刚为十几位病人看完诊。两小时后,他还要为3位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穿插在这两者之间的短暂采访,就像是林顺潮忙碌工作里的“中场休息”。

“我很喜欢做临床工作,能直接帮到有需要的病人”。每当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帮助病人重见光明,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林顺潮便深感幸运。

林顺潮为患者检查

林顺潮为患者检查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虽然钟情于临床工作,但林顺潮很早就发现,一对一的影响力有限。如何让更多病人受益?教育与科研成为他的实践方式之一。

1998年,林顺潮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下称“港中大眼科”)主任,从临床、培训、科研等方面齐手并进,推动港中大眼科向国际化与专业化水平发展。在林顺潮眼中,教书育人如同在湖面投入石子,将影响力像涟漪一样慢慢扩散开来,而做研究则可以将影响力范围扩大至全世界。

林顺潮曾与同侪在多个眼科研究项目中“试错”。遇到那些其它地区已解决,而香港暂无应对方式的医学问题,尝试找到自身短板;面对全球未解难题,试图通过创新思维找寻答案,寻求破局方法;即便研究出来的结局不尽人意,也大方向外界披露,以免别人再走冤枉路。

师生埋头研究数载,港中大眼科从过去每年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不足10篇,跃升至每年超过100篇。林顺潮自身则发表了逾800篇SCI文章,并曾任或现任逾10份国际SCI学术刊物编辑委员会成员。

林顺潮一方面注重成果输出,另一方面,也着力引入资源。通过带领港中大眼科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林顺潮成功争取把多个亚太眼科学会总部落户香港。

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发掘与培养人才,同样是林顺潮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港中大眼科就职期间,林顺潮设立了中国访问学人培训计划,为多名内地来港学习的眼科医生提供培训。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成为林顺潮推动香港眼科发展的重要理念,并融入到其长年累月的公益实践中,延续至今。

从香港到内地

作为香港眼科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林顺潮倍感欣慰。然而,那些来不了医院的人,他们又该怎么办?

林顺潮出生草根,儿时常常目睹贫苦民众由于拮据难以抵御疾病的状况。如何帮助偏远地区的人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带着这个疑问,林顺潮开启了他的公益之路。

“健康快车”是林顺潮公益之旅的第一站。

健康快车活动与患者合影

健康快车活动与患者合影

中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1980年以来,多项调查显示,白内障是中国首位致盲疾病,在所有致盲疾病中占据的比例近乎50%。然而,由于内地基层医院眼科水平参差,白内障手术人数长期处于低位。

1997年,香港回归,时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方黄吉雯发起组建第一列健康快车,作为新生的香港特区送给内地同胞的礼物。车厢内搭建起简易眼科医院,行驶至内地,为当地居民免费医治眼科疾病。快车没有固定注册地点,是中国唯一流动、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

作为眼科专家,林顺潮自然也参与其中。从为健康快车项目筹款,到车厢内的医疗设备搭建设计,以及为义诊医生培训,林顺潮几乎参与了项目的全部过程。

回忆彼时,搭建健康快车的细节依然历历在目。在狭窄的车厢里,如何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怎么做好消毒?怎样利用好车厢的每一寸空间?这些问题,林顺潮统统都要考虑。

最初,健康快车的基地位于香港,从内地选拔医生赴港,林顺潮亲自负责统筹与培训医生。随着“健康快车”开往更多地方,林顺潮也登上了列车,从第一站安徽阜阳,去到更广阔的中国大地。

与此同时,健康快车也在不断演进升级。从最初只有一部火车,增加至四部。公益行动也从单纯做手术,延展至培训当地医生。起初火车上只能做白内障手术,后来还增加了糖尿病筛查等项目。

由于林顺潮的普通话不算好,在培训及行医过程中,他不时感到与内地医生及病人沟通有困难。这意外地成为一个契机。2002年,在李嘉诚的资助下,香港中文大学与汕头大学合作,成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林顺潮出任院长,逐渐在内地扎根,持续输送眼科医疗设备仪器及眼科医生。

与此同时,林顺潮心里还埋下另一个目标——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打造成培训基地,“教授当地医生做白内障手术,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06年,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林顺潮正式发起亮睛工程,通过与内地基层医院合作,捐赠仪器,建立“扶贫眼科中心” (亮睛点) ,并培训基层医生做白内障手术。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也成为亮睛工程的手术培训基地之一。

亮睛工程致力于以成本价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治疗,不仅对贫困患者免费,还组织了筛查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筛查服务,以让他们及时发现疾病,早日治疗。林顺潮也曾多次深入偏远地区,为乡村患者治疗白内障等眼科疾病。

亮睛扶贫眼科中心开科合影

亮睛扶贫眼科中心开科合影

回忆起在内地最难忘的手术经历,林顺潮提起的是一个“猪仔的故事”。1995年,林顺潮去云南楚雄州小山村会诊。病人中有一名四五岁左右的孩子,患有小儿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难度很高,风险较大。此前父母已带他四处寻医,均被告知不能做手术。

经林顺潮诊断,小朋友通过手术复明的几率很高。听到这个消息后,父母很开心。然而,这股开心劲头只持续了几秒。父亲问道,可不可以四个月之后再做手术。林顺潮很是疑惑,与此同时,他还担心自己四个月后不在当地,无法为孩子治疗。父亲紧接着解释,虽然手术免费,但他还要买人工晶体,住院也需要一笔费用。此前带孩子看病,这家人已经向亲戚借了不少钱,还变卖了家中很多东西,不过家里有一窝小猪,四个月后它们长大就能卖钱了。

这段经历,让林顺潮对农村缺医少药的境况有了更深的体悟,也进一步明确了他“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这一决心。

迄今,亮睛工程已在内地完成超过20余万次白内障手术,同时培训超过150名白内障手术医生。随着最新的在四川省金阳县落地,加上2023年12月即将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成立的亮睛点。2023年底,亮睛工程将覆盖中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亮睛点”达35个。林顺潮则希望,在未来五年,“亮睛点”的数量增加至100个。

内地偏远地区的白内障治疗水平日益提高,林顺潮还琢磨着,怎样助力其它眼科疾病治愈率进一步提升。2024年,林顺潮计划透过远程医疗,为偏远地区患者会诊疑难病症,并为偏远地区医生提供更多类型的眼科手术培训。

终生努力

伴随中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同类型公益项目的落地开花,内地的除盲境况愈发改善。

然而,在21世纪头十年,林顺潮发现,中国白内障手术数量依旧很低。2008年,中国急需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有近2000万,但当年全国手术量仅为88.7万。

2009年,林顺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借此机会,林顺潮对亮睛工程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作出介绍,提出通过“手术下乡”,为中国至少100万贫困白内障失明患者提供免费手术。

卫生部实时作出积极和正面响应,认为此计划有意义及可行性高。同年7月,中国推出于三年内进行100万例手术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在县级医院替白内障患者施行免费手术,同时培训当地眼科医生,力促白内障治疗可持续发展。

议题推进的效率之高让林顺潮倍感意外,也让他再次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个人要有好想法,然后要找到国家,国家手里有很多资源,能把好事做大。”

亮睛工程白内障复明行动公益活动合影

亮睛工程白内障复明行动公益活动合影

此后,林顺潮又通过人大平台,陆续提出两地医疗融合(包括药械通)、推动中西医结合与三孩政策等多项建议。而眼健康则一直是林顺潮关注的重点议题。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他观察到深近视易引起眼睛并发症。有研究还显示,深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是目前59岁~69岁中老年人眼科疾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当下越来越多人近视,且度数越来越深,推动近视防护成为林顺潮近几年主要呼吁的议题之一。

如今,临床、教学培训、研究,以及社会性帮扶、公益及政策相关事宜,构成了林顺潮的几大工作模块。能够踏足如此多不同的领域,而它们之间还能互补,最终为大众的眼健康保驾护航,这让林顺潮感到幸运。在工作中收获的价值感与使命感,促使他走到了现在。

在事必躬亲之外,林顺潮还将医疗的未来希望寄托在年轻人与新兴科技上。

在林顺潮看来,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要促进眼科的未来发展,觅识与培养未来领袖至关重要。因此,林顺潮创办的希玛眼科集团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建了菁英计划。此外,林顺潮还与亚太眼科科学院及亚太视网膜玻璃体学会合作了未来学习领袖培训计划。在繁忙的工作中,林顺潮不忘兼顾这几个课程,面向内地与亚太地区的眼科医生分享前沿医疗技术,还会与他们共同探讨何为成功与快乐,期待年轻人能从医生这份职业中找到更多价值感与荣誉感。

林顺潮自己也在不断接触新的技术。在他眼中,人工智能将会为医学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他浏览了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包括AI读片,通过手机的医疗app为患者拍摄眼底相等。

“医学的事情就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所以终身学习很重要,另外还要对自己有要求。”在守护大众眼健康这件事上,明白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不断提升,而又正因如此,林顺潮觉得能做的还有很多。

从1997年参与筹备那辆在内地穿行的健康快车开始,林顺潮与他的医疗队几乎走遍了全国的边远地区;2004年发起“亮睛工程”后,除了完成20余万次的白内障手术,他和团队还帮助基层医院培训了成百上千属于当地的眼科医疗人才。

二十多年来,林顺潮用行动告诉大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而是付出;看得见,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家国心,健康行,从紫荆花开的城市到杜鹃烂漫的乡村,病人在哪里,医生就去哪里。无论治愈、帮助还是安慰,林顺潮和他的伙伴们持续给人们播种带不走的光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