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厄威特:“摄影界的卓别林”

2011年,这位“携带相机的历史见证者和梦想家”荣获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终身成就奖。在厄威特的镜头下,既有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切·格瓦拉等明星政要的生动肖像,也有城市街头素人与狗的温情互动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子

艾略特·厄威特在自己的摄影作品前(视觉中国/图)

“当我九十多岁时,我的作品和从前看到的都不一样……有时你要用照片去问候,有时要让照片去倾听。”

2023年11月29日,玛格南图片社元老级摄影师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 Erwitt)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95岁。

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厄威特留下许多经典作品:1956年汽车后视镜中浪漫的加州之吻;19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前撑伞“飞跃”的男子……这些照片早已成为20世纪最为人熟知的影像。但厄威特常说,拍照只是自己的爱好,“对我而言,摄影是一门观察的艺术:在寻常地点发现有趣的事情。”

厄威特曾任玛格南图片社主席,2011年,这位“携带相机的历史见证者和梦想家”荣获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终身成就奖。在厄威特的镜头下,既有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切·格瓦拉等明星政要的生动肖像,也有城市街头素人与狗的温情互动。承继布列松的衣钵,厄威特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幽默戏谑的瞬间,他玩转机智的图像双关语,定格一幕幕人间喜剧,因此也被视作“摄影界的卓别林”。

城市街拍浪游人

“当你碰巧带着相机在某地出现,最棒的事就会发生。”

厄威特1928年7月26日生于巴黎,父母都是在法漂泊的俄国犹太人。他本名艾里奥·罗马诺·厄威茨(Elio Romano Ervitz),中间名罗马诺是他父亲给取的,为了纪念自己在罗马学习的时光。

厄威特童年在米兰度过,他在校说意大利语,回家同父母讲俄语。二战爆发后,10岁的小厄威特随父母逃离欧洲移民美国,因为语言不通,他渐渐养成了观察周遭世界的习惯。厄威特后来表示,陌生的新环境“对拍照很有帮助。”

青少年时期,厄威特在加州生活,入读好莱坞高中。他先后在面包店、冷饮店打过工,16岁时接触到摄影,靠给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