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目标是让它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不仅仅是政府追求GDP的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安全,政府的基本职能应该也是国有企业的基本任务。

深圳的发展符合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亲身参与到深圳的建设过程,哪条路是怎么修的,哪栋楼是怎么盖的,哪家企业是怎么发展的,我们都清清楚楚。中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国家,深圳要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就要通过改革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跟上世界潮流,与世界文明接轨。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3年11月17日,张思平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图)

2023年11月17日,张思平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图)

11月的深圳,仍像是春天。

坐落在深圳河畔的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里,张思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陋室铭》。

这位研究院的创办人年近70岁。退休前,他的办公室内挂的书法作品是“天道酬勤”。退休后换成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前两年,又换成了《陋室铭》。张思平解释,3次换书法,标志着他人生的3次转变。

如今每个工作日上午8点,张思平都会到办公室写书、做研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从20世纪90年代到深圳工作,近三十年来,张思平一直参与深圳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2003年任深圳市副市长后,又长期分管国资国企和全市改革工作。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张思平在年初出版新书《深圳国有企业改革四十年》,梳理了四十年来深圳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历程、内容和理论创新方面的突破,力求对未来深圳乃至全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他希望,这本66万字的著作,不仅是对深圳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的总结,还能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

2023年11月17日,在深圳,张思平就深圳的改革尤其是深圳国企改革,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总结深圳国有企业改革实践

南方周末:出版这本书有什么契机?

张思平: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写了约4万字的文章《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对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的基本作用、深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阶段、深圳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基本经验,以及深圳改革开放中的不足和挑战进行了梳理。

这篇长文作为一家之言,难免有以偏概全的缺陷,但也受到了理论界、改革界和出版界的关注。一位出版社的朋友,希望我能在文章的基础上,写一本全面总结深圳改革开放的学术性著作。

由于自己的经历、水平有限,写一本全面总结深圳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著作力不能及,考虑到自己在深圳工作近三十年,一直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深圳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对这一领域更为熟悉,国企改革的讨论空间也更大一些,所以用两年时间写完了《深圳国有企业改革四十年》这本书。

南方周末:有读者用“难得的真诚”来评价这本书,比如你在书中提到上世纪90年代,深圳在“放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遗留了一些问题。你自己的评价呢?

张思平:深圳在四十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既取得了成绩和经验,也不可避免地有不足和失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抓大放小”过程中,对一些难以生存的小企业,采取了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退出。在“放小”过程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配套措施,但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下岗职工的安置和保障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后来造成相当一批下岗职工生活困难。我看过他们的住处,住在黑灯瞎火的屋子里,生活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