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幻学者三丰:科幻粉丝文化为何重要?

本身世界科幻大会的诞生就是由科幻迷发起的,类似科幻粉丝的年度大聚会。雨果奖从1950年代开始颁发,首先要奖励年度的最佳科幻作品,与此同时他们想,既然是我们科幻粉丝的聚会活动,我们也可以为粉丝文化做一些奖励。

很长一段时间,科幻是作为边缘文化存在的,很多科幻基础的东西,是由科幻迷来建设的。

责任编辑:李慕琰

在英国举行的科幻周末活动中,科幻迷扮演成《星球大战》中的冲锋队员。许多参加活动的人都穿着他们最喜欢的科幻人物的服装和装备。(视觉中国图)

在英国举行的科幻周末活动中,科幻迷扮演成《星球大战》中的冲锋队员。许多参加活动的人都穿着他们最喜欢的科幻人物的服装和装备。(视觉中国图)

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中国举办,雨果奖颁出。除了历来受到瞩目的最佳小说作品奖项之外,很多人第一次留意到,雨果奖专门为科幻粉丝设立的奖项,比如“最佳粉丝杂志”“最佳粉丝作者”等,也有长达数十年的历史。

外界常常将雨果奖视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一些科幻界人士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雨果奖评奖时不设专业评价委员会,而是由具有会员资格的人公投票选。在资深科幻迷、科幻译者金雪妮看来,世界科幻大会更像是科幻迷的年度聚会,雨果奖也许并非重点。

金雪妮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主流视野只将中国科幻理解为“单纯的文本跟围绕文本展开的这样一个群体,大家的目光还是主要集中在头部的刘慈欣、韩松、王晋康这些人身上,忽略了中国科幻本身其实是一个有着隐藏的庞大活力的读者群体”。

在科幻研究者三丰看来,科幻粉丝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粉丝迷社群的建设与联络。他对“科幻迷”做了更为严格的定义:平时只阅读科幻小说、看科幻电影的人算是“普通的消费者”,而那些愿意为科幻花额外的时间精力的人,比如写科幻小说、编科幻杂志、剪科幻短片等,才被视为“科幻迷”。

他说,如今科幻领域的重要作家、学者,大多是从科幻迷转变而来。

2023年11月,围绕科幻粉丝杂志和科幻粉丝文化,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访问研究员三丰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科幻社群为科幻文化事业提供骨干人才

南方周末:为什么雨果奖除了奖励科幻作品,会有专门针对科幻粉丝的奖项?

三丰:世界科幻大会最早诞生在1939年,第一届在纽约,本身世界科幻大会的诞生就是由科幻迷发起的,类似科幻粉丝的年度大聚会。雨果奖从1950年代开始颁发,首先要奖励年度的最佳科幻作品,与此同时他们想,既然是我们科幻粉丝的聚会活动,我们也可以为粉丝文化做一些奖励。

雨果奖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格局:部分奖给职业作家、出版商、画家,另外一部分是偏向于粉丝导向的粉丝文化。所谓职业作家,在我看来,一是指他们的专业达到很高的水平,二是以商业为目的,放在出版市场上卖。不过,很多粉丝作者、粉丝画家,也能达到比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不以商业为目标,是以增强粉丝文化为导向。

南方周末:怎么定义专业和粉丝之间的区别?

三丰:其实没办法做非常明确的区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