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目标:如何设定,有何特点?

在国家双碳目标承诺的三年之间,中国的企业也在碳目标设定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行。

跬步千里,循序渐进,中国企业的双碳之路才能越走越实。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如果要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C范围内,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当较2019年水平相比减少约43%,各国还需要制定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才能实现这一减排路径。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也就各国碳目标达成进展进行了新一轮的盘点。

中国政府3060双碳目标发布已过去整整三年。三年来,中国企业不断探索自身双碳目标,从理解双碳目标的内涵与意义,到摸索评估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和目标。2023年,南方周末再次启动中国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以200余家各行业双碳行动较为领先的企业为调研对象,力图对中国企业的双碳行动进展形成更加立体的认识(点击查看《中国企业双碳行动观察报告(2022-2023)》)。

聚焦中国企业的目标设定,根据南方周末2023中国企业双碳行动力百强榜,在百强企业中已经有87家公布了不同程度的减排目标,其中45%公开了绝对碳中和目标,公开减碳强度目标和减碳比较目标的分别占15%和11%,能够完整公开全价值链碳中和目标的占29%。

双碳行动力百强企业的碳目标设定情况

企业目标设定多层次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如何帮助企业设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减碳目标?我们邀请了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披露全球联席总监李蜚先生围绕企业的碳目标设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蜚配图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CDP披露全球联席总监李蜚

李蜚认为,这种目标设定的多层次,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减排工作所处阶段不同,以及减排工作优先领域的差异。从调研结果看,中国企业已经在脱碳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尚未设立碳目标的企业,李蜚建议企业应尽快摸清家底,在设置目标的时候可以注意兼顾长期与短期、强度与总量,并从自身运营入手逐步拓展至价值链的减排。

目标多层次,减碳仍在路上

南方周末:你如何评价中国企业目标设定上的这种多层次?

李蜚:CDP作为一家致力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国际机构,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引导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通过对2022年中国企业CDP披露气候变化内容进行分析,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近七成的企业设立了气候相关的目标,约60%的企业设立了绝对或强度碳减排目标;设定净零目标的企业数量占回复企业的10%。中国企业设定目标的多层次跟自身业务发展现状以及低碳规划布局密切相关。

南方周末:目前,中国企业设定全价值链碳中和目标的比重还比较低,你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在碳减排上所处的阶段?

李蜚: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持续工业化阶段,处于实现碳达峰目标阶段。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目前可能还无法制定出具体总量减排目标,更较难将目标延伸至价值链。因此,处于急速发展与变革当中的大多数企业,制定短期的、可控的强度减排目标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雄心需强化,关注价值链

南方周末:怎样评价企业目标设定的领先性?

李蜚:首先,看企业设定的目标年份。例如,从支持国家政策的角度,是否不晚于国家规定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年;从确保《巴黎协定》1.5°C温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角度,是否设定了不晚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另外,从设定目标涵盖的排放范围观察,除了关注自身运营减排,企业设定的碳目标是否将价值链脱碳纳入考量。对于设定长期碳中和与净零目标的企业而言,是否同时设定了短期阶段性目标,以更好地衡量和评估脱碳阶段性进展。最后,需要关注设定目标的实施路径,以及方案的可行性等要素。此外,企业是否参加了认可度高的国际和国内气候相关倡议,并进行公开的减碳承诺也可以作为企业设定目标领先性与否的参考。

南方周末:你提到了国际倡议,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对参与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很感兴趣。该倡议是否针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有特定的目标设定方法学?

李蜚:SBTi是一个自愿性的全球减碳倡议,企业加入了该倡议设定的目标符合最新的气候科学,并与 《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保持一致。这个倡议是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截至2023年11月年底,全球有超过6700家企业加入了该倡议,其中中国企业有309家。

目前该倡议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参与企业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因素,也就是说,来自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企业设定SBT的要求与发达经济体国家是相同的,目标的设定仍从总量减排作为核心角度出发。如前讨论,中国和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排放阶段,这让业务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企业觉得该倡议的标准过于“严格”,对加入该倡议也就“望而却步”。所以,参加SBTi这种国际倡议,并完成目标审核,也是衡量企业设定碳目标领先性的一个角度。

南方周末:除了碳中和绝对目标,你在评价一家企业的双碳行动领先性上还会看什么?

李蜚:对于我而言,我会关注企业供应链脱碳领域的进展,例如是否进行了供应链范围三排放的核算,是否有明确的供应链减排的目标和规划,是否与供应商沟通合作,寻找创新的减排解决方案等。

如果一家企业的减排工作和行动已经沿供应链逐步向上游进行延展,那则证明这家公司开始对啃下“硬骨头”发起挑战,已增加在自身运营以外的减排工作的投入。根据CDP的统计,平均而言,企业供应链端的排放是其自身运营排放的11.4倍,对于一些处于下游且供应链链条复杂的企业而言,可能到达到30倍。供应链排放主要来自采购商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排放。

我们非常欣喜地发现,在南方周末的调研中,有29%的企业在设定减排目标的时候,考虑到了供应链端的排放,设置了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期待未来这个比例能继续提升,也期待在推动供应链脱碳的过程中,企业通过产品研发和设计,减少产品碳足迹,利用低碳产品打开更多的市场,能够与供应商合作识别能效提升潜力,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甚至通过供应链可持续金融方式,降低供应商的减碳成本,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通过CDP披露了这些良好实践。

谋定后动,脚踏实地

南方周末:对于尚未设立碳目标的企业,减碳成本是一大顾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李蜚:不可否认,企业减碳是有成本的。一些企业在进行减碳成本测算后,往往会进行观望,希望在成本低点的时候再入局,这是一个合理的思考逻辑。但如果一味地观望而未采取行动,企业可能会错失提早获得减碳受益的机遇。我们以前做过相关统计,平均而言,企业可以在3-5年内收回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的成本,有些企业甚至通过出售绿色电力而获利;另外,提早在脱碳领域投入,在未来可以给企业带来减排成本的节约。

南方周末:你对于企业设定碳目标有什么建议?

李蜚:首先,“摸清家底”,做好全面碳盘查工作,了解自身排放特性,识别排放热点,这将为设定合理、科学的碳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完整的碳目标,需要包含如下元素:基准年以及排放信息、目标年以及计划实现的减排目标、减排目标涵盖的排放范围,例如运营环节,还是包括全价值链排放,以及设定目标的方法学的描述。

第二,企业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的要求,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以及核心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诉求,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建议企业

  1)长期和短期结合:如果企业设定长期的碳中和目标,同时也应设定短期目标定期衡量阶段性进展,这对于长期目标的达成是非常重要的;

  2)强度和总量结合:对于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企业,更倾向于设置强度目标。但随着国家碳达峰的步伐加快,建议企业做好长远规划,设定总量减排目标指导达峰后期减排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运营和价值链结合:目标可以循序渐进,先聚焦运营阶段,然后扩展到全价值链。

作为领先的企业而言,如何通过碳目标设定增加国际竞争优势?可以考虑参加SBTi等国际知名气候倡议,设定与《巴黎协定》1.5°C温控目标对标的脱碳目标,做好价值链减排的规划,这些也是资本市场、ESG评级机构以及采购方关注的重点领域。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