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出海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解释:“因为国际市场的规则、标准比较一致,因此商科更容易走出去。另外,人文社科专业不需要大量实验设备,这也是个有利条件。”

专家们讨论和调研了十几个省份的情况后,从“鼓励和规范”的角度出发,为高校提供一份开放式的海外办学依据。

陈鸿雁发现,芬兰特别注重隐私,学生的分数只能自己知道,但中国的学生评定奖学金需要考试成绩,这就会造成矛盾。最终的折中方案是,校方掌握成绩,但不公布。

责任编辑:吴筱羽

中国人设立的第一个海外高等教育机构是革命时代的产物,肩负着学习西方知识的雄心。20世纪初,在巴黎西郊开设豆腐工厂的李石曾是这场教育救国运动的发起者,他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等到1921年他参与筹建的里昂中法大学成立时,李石曾却痛心地发现,一些真正应该接受教育的人被拒之门外,包括陈毅。

今天,中国高校的海外校区落脚五大洲,至少在21个国家分布着43个海外校区。百年前了解西方的迫切感被另一种雄心壮志所取代:落在海外的校区里,学生们可以学中文,吃中餐,欢庆中国传统节日。

一段时间内,有媒体把这些学校视为孔子学院的延申——后者的任务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和“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的现代汉语教材”。而海外校区的筹建者们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多。

2023年7月,一则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设立三年之久的消息备受关注。人们感兴趣的是,一所“兴工报国”的中国高校,如何在诞生工业文明的欧洲立足。而这并不是个例,仅2022年,就至少有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四所大学设立了海外校区(学院)。

筹建者真正在意的事情是如何让校区运营下去。在2021年的一篇文章中,贵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廖菁菁援引数据称,超过三分之一的境外办学机构(项目)因故中断。

里昂中法大学旧址,立着蔡元培、戴望舒等十名中国知识分子雕塑,雕塑是广州美术学院前院长黎明作品,由广州市政府赠予。(资料图)

里昂中法大学旧址,立着蔡元培、戴望舒等十名中国知识分子雕塑,雕塑由广州市政府赠予。(资料图)

校园与专业

在一个名为XMUM TCM Student Union的国外视频账号中,一位在美国完成中学学业的华裔男孩,用语调奇怪的中文,介绍他所学的中医专业。“可以去那边(中医实习基地)实习,一直practice(练习)中医看诊看病这样子啦。”

账号资料显示,运营者来自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下称“厦大马校”)中医系学生会。

这位男孩称,选择厦大马校与奖学金有关,“我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才知道,学费是那么贵”。有直系的兄弟姐妹先前在该校就读的,还可减免15%的学费。另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徐墨2022年的博士论文,相较中国内地学生,马来西亚本地人报考厦大马校获得奖学金的机会更多,奖学金来源包括中国大使奖学金和当地商会。

厦大马校位于首都吉隆坡以南的雪兰莪州沙叻丁宜。十年前,这里被棕榈林覆盖,现在则耸立着红白相间的嘉庚风格建筑群,还拥有一个“芙蓉湖”。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风景直接复刻自厦大本部。

2013年,马来西亚向中国教育部提出邀约,厦大马校由此建立,成为第一所中国大学全资设立、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时任厦大校长朱崇实要求,分校“占地一千亩”“有完整的校区”。

厦大马校在海外校区中算是一个特例。除了复刻本部的风景之外,还开设了多达23个学士学位课程和多个硕博、预科课程,相当于本部的五分之一。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高校43个海外校区(学院)多分布在东南亚或欧洲华人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相比厦大马校,更多的海外校区采取“小而精”的落地策略,在合作学校的教学场所挂上自己的校徽。

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下称“河北工大芬兰校区”)采用的建设模式被校方总结为“软投入、轻资产”。校区使用合作方芬兰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下称“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