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试“链”:揭阳农业与“链长制”的双向奔赴

2021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揭阳市正式开启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三年来围绕“链长制”这一全新命题,揭阳不仅摸索出了独特的工作模式,也“盘”活了土地,点亮了农业经济。

近期,国家统计局揭阳调查队积极发挥“调查研究”职能服务乡村振兴,在揭阳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密围绕揭阳市“强化战略引领”“优化营商环境”“畅通链上堵点”促进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了题为《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基于揭阳“链长制”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报告,报告系统展示了“G+5+N”工作模式与创新内容,实证研究了“链长制”的作用机制和成效,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图为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万亩竹林风光。2021年,揭阳市建立起包括揭东竹笋在内的10条市级农业产业链。(资料图)

清晨6点,天刚微亮。揭阳市惠来县的海岸边,一座座黑色大棚已亮起灯,棚内的养殖员开启一天的工作:冲洗养殖池里过夜的饵料,换上新鲜的海水,仔细调整饲料的精度,还得随时监控海水温度……

这样被“小心呵护”的对象,是有“软黄金” “海珍之冠”之称的鲍鱼。

在惠来碧蓝的海岸线边,绵延着无数这样的鲍鱼养殖场,这是全国最大的度夏鲍鱼养殖基地。最近3年来,惠来的鲍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每10粒鲍鱼苗,就有4粒来自惠来。

而走出揭阳,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还远不止惠来鲍鱼。揭东的竹笋、揭西的茶叶、普宁的青梅……都成为揭阳一张张特色农产品名片,飞向千家万户。沿着这样令人骄傲的农业成绩追溯,就不得不提到这三年来频频出现在揭阳农业领域的一个词——“链长制”。

2021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揭阳市正式开启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三年来围绕“链长制”这一全新命题,揭阳不仅摸索出了独特的工作模式,也“盘”活了土地,点亮了农业经济。

近期,一份由国家统计局揭阳调查队牵头开展的《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基于揭阳“链长制”的实证研究》研究报告出炉,系统展示了“G+5+N”工作模式与创新内容,实证研究了“链长制”的作用机制和成效,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链长”谁来当?

产业兴,则乡村兴。一条产业链的兴荣,涉及研发、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也关系于产业链中的弱点、堵点、难点能否被疏通和解决。

如何以牵头方的影响力,凝聚产业发展合力?“链长”成为重中之重。而“党政主导”(Government),便是揭阳市农业“链长制”“G+5+N”工作模式的核心。

试点“链长制”必然是一场需要多方行政资源协助的“大合唱”,为此,揭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班,22个相关部门被“招兵”组成链长办公室,不仅打破了部门边界,也让各项决策能快速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同时,10条市级产业链、11条县级产业链被详细分派到了各党政机关的领导肩头,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层有一层的担子,为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打铁还需自身硬,“链长”工作如何监管?五本台账月报制度成为关键抓手。财政预算、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账可循,有本可依。链长在月报中树立每个月的目标任务,详细记录完成情况,汇总归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部署到每一个责任人的案头,让权责公开透明,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揭阳市是粤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农业大市,活跃着众多中小规模种植农户,如何发挥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更好实现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揭阳市着力培育了一批农业关键主体,通过引进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领头羊”,以大带小,以头带尾,引领鲍鱼、竹笋、凤梨等众多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

位于揭阳市惠来县沿海的鲍鱼养殖场。(资料图)

“5+N”里的创新密码

乡村振兴,贵在实干。揭阳“链长制”的试点开展,不仅需要党政主导这块“压舱石”,更需要针对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痛点,利用好机制创新这枚“助推器”。这正是“G+5+N”工作模式中“5+N”的必要性——5项工作机制的创新,N个服务平台的搭建,将“链长制”的发展推向了更深处、更实处。

2021年以来,揭阳市从政策扶植、扶贫资产入链、财政资金保障、农村人才培养、“链园合一”五个方面进行延链、补链、强链。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产业链的政策扶持需要精准发力。揭阳市不仅出台了《揭阳市促进产业发展“1+1+12”政策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每条市级产业链出台专门的扶持办法,“一链一策”,对症下药,为优势农业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打上了加强针。

例如,普宁市的青梅产业一直面临用钱难、种植难、规模化经营难等困境,2022年,普宁市出台了《普宁市促进青梅产业链创新发展扶持措施》,对青梅产业链给予资金、技术、示范创建“三管齐下”的支持政策,层层护航青梅的种植、销售、产业园文化建设多个方面,全力营造“为企服务、助企纾困”的浓厚氛围。

工人正对青梅加工品进行包装。(资料图)

保障资金投入,是产业链浇筑基础、夯实链条的重要一环。在扶贫资产与财政资金保障方面,揭阳市一边调动扶贫资产进入农业产业链,一边筹措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链资金优先拨付。惠来县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入鲍鱼产业5902万元、投入凤梨产业2000万元、投入家禽产业5836万元,不仅发挥了资金的帮扶效益,也促进了鲍鱼、凤梨和家禽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也需要懂技术的“田秀才”。农村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促进“链长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对此,揭阳市推出一系列农村人才培养政策和相关活动,如举办“领头雁” “粤菜师傅”等技能竞赛,开展炒茶等专门的技能培训班,为当地产业链选拔、培育一批长远的可造之材。

此外,“链园合一”建设也收获了斐然成果,“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2021年以来,惠来凤梨、惠来鲍鱼、普宁稻蔬先后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揭东油茶获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链、强链的工作在揭阳取得了良好的开展,而在“链长”帮扶之外,同样重要的还有聚合社会各界优质资源,为各产业链持续注入发展能力,“N”个农业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便是个中关键。

针对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需求,揭阳市政府与总链长办公室牵头,目前已与科技、金融、通信、传媒、电商等行业的广东省省级单位建立9大服务平台,在本地农业产业链与社会优质资源之间,筑起了一座座资金、技术、市场销售的桥梁,发挥“固链”“延链”和“补链”作用,为产业链赋活增能。

聚焦机制,“链长制”做对了什么?

3年,12次季节流转,每年1月份普宁、揭西梅园里游人如织,夏天揭东区新鲜收获的竹笋和惠来县一箱箱装车发往市场的凤梨,秋天普宁的稻蔬飘出万里浓香,以及越来越高的生猪、鲍鱼、茶叶等农产品产量,都是“链长制”在揭阳试行成功的证明。

1月,揭阳普宁市内数十万亩青梅相继开花,吸引大批游客观光。(资料图)

“链长制”为什么能让揭阳农业焕发活力?报告深入追溯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实现之路。

首先,强化战略引领,聚焦优势产业是“链长制”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揭阳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职责,各类市场主体聚焦竹笋、茶叶、鲍鱼等本地优势产业,并将资源进行聚合。“党政主导”的核心机制,让“链长”能充分发挥战略作用,集中力量,深入发掘这些本土产业链的潜力,将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最大。

其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是“链长制”激活链上主体活力、驱动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揭阳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揭阳市便民利企“三个最”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三个最”指: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心的高频事项,通过群众和企业最认可的沟通方式,采取最快捷的办理方式,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水平,改善揭阳营商环境),以“链长制”推动审批机制创新,引进电子技术,借助数字赋能,显著提升企业落户、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环节的审批效率,政务审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72%,2023年,揭阳市政务服务质量“好评率”排名全省前列。与此同时,揭阳致力于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铺垫一条平坦大道。例如惠来县协调解决葵潭镇凤梨种植的用电需求和直播电商的网络通讯需求,还协调快递行业龙头在本地设置快递点,降低凤梨销售的物流费用。

畅通产业链上的关键堵点,聚集关键要素,是“链长制”推动农业产业链快速发展的着力点。着眼人才、土地、资金等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难点,揭阳市从强化产业人才招引和培育、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完善财政金融支持等角度,畅通农业产业链上这几个关键的枢纽,让农业产业链有人可用、有地可种、有钱可用。

从“试点”到未来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让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是揭阳“链长制”最让人欣慰的成果。

3年以来,揭阳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经验获得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典型推介,在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中国农交会上获得了“七个一百”标杆案例、“最佳推广奖”等多项荣誉。“链长制”的实施也让揭阳当地产业链焕发了新的活力:

2022年,揭阳全市10条市级产业链总产值为174.92亿元,比“链长制”全面实施前的2020年增长17.73%。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产值增长的背后,是众多农民就业岗位和收入的提高。据研究统计,揭阳市“链长制”目前为止已吸纳农民就业21.8万人。

此外,揭阳涌现了许许多多农业“优秀品牌”,揭阳农产品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今年,揭阳市还确定对首批42个品牌产品赋予“揭农尚品”标志使用权,建立和维护一系列高质量的区域农业品牌,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普宁市的青梅开发出了5大类100多个品种,多个知名品牌,不仅走出广东,也走出了国门,年出口创汇六千多万美元;惠来连续3年举办“惠来五宝”国际网络节+云展会,打响了“南有惠来鲍” “凤梨界的爱马仕”等招牌。

首届中国惠来鲍鱼国际网络节暨云展会现场。(资料图)

这一切,都离不开“链长制”的广泛部署和深度落实。

冬去春会来,那一篮又一篮的竹笋,一茬又一茬的凤梨,一阵又一阵的茶香,一筐又一筐的青梅,都诉说着揭阳农业的喜人成绩;产业园里飞速运转的流水线,还有日夜奔波开往全国的集装车,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希望。“链长制”带来的宝贵经验,也将深深融入揭阳的土地,生长出更多令人期待的新故事。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