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百万”的修图师:“请接受一些瑕疵,它们是另一种质感”

流量女明星对于修图师的要求,往往是把她修得很完美,脸上光滑到没有毛孔;而在公众眼里有质感的女演员,会更加追求松弛、不憔悴又真实的状态。

“我一直想传播的一个概念:最高级的照片,其实就是像你,没必要动太多,把瑕疵修一修,把人物的立体、质感修出来,其实就已经不错了。”

责任编辑:李慕琰

对于很多修图师来说,修图的流程几乎熟练得变成了肌肉记忆。(受访者供图)

对于很多修图师来说,修图的流程几乎熟练得变成了肌肉记忆。(受访者供图)

对眼前这张照片的诞生过程,修图师阿布再熟悉不过。从业5年,他几乎形成肌肉记忆:转档、调色、定调、液化。最后一步“液化”最受重视,能魔术般将眼前的圆脸或国字脸,修成符合大众审美的锥子脸。

在年轻人中,修图正在成为一种深受热捧的行当。在社交平台搜索修图师,只消几十元的价格,即能收获一张精修照。UserTracker数据显示,中国拍摄美化类App单机有效使用时间,已从2021年1月的33.64分钟,跃升到了2022年9月的41.91分钟。

一张精美的照片是打造社交形象的不二利器。2019年,英国摄像师Rankin曾经开展了一个名为“自拍伤害(selfie harm)”的摄影项目。他拍摄了15位青少年的人像,并邀请他们利用图片编辑工具,将人像改造成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的样子。15位参与者几乎修出类似的社交形象——眼睛硕大、嘴唇微噘、面容无暇。

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人们涌入修图师的社交账号,惊讶于精修前后的巨大差别,为那个修后的惊艳形象埋单。修图师们遭遇各式各样的需求:有人对着修到变形的照片“指认”,说精修过的形象才是真正的自己;有人连服饰也要力求完美,比如衣服上一颗扣子歪了,会要求修图师P正过来。

在一篇名为《媒介化社会中的照片投资》的论文中,研究者付晓燕、罗蔼彤访谈了18位对修图上瘾的人。研究者认为:“随着各大社交媒体和修图软件的技术更新迭代,个人的选择成倍增加,但个案的修图生活史经验却显示,他们自己的需求却变得‘模糊不清’了……修图成瘾者追求的自然和真实,未必是和自己更相像,只是技术带来了更多风格的滤镜和特效,模糊了对自身形象的认知,沉浸在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的乐趣中。”

资深的修图师能从不同年份的修图需求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