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忠 | 我的大学老师之三:戈铮老师

戈老师一字一顿地说:《班主任》作为一篇小说其实在文学上是不够成熟的,但在文学史上一定会有它的位置!

责任编辑:刘小磊

左二起:戈铮、刘操南、稻畑耕一郎、平慧善、徐朔方(摄于1980年初)。作者供图。

中文系,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简称,而我们实际所学,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它的课程设置颇有讲究:先是现代汉语语音、语法,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接着是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年级时,开文学概论课,教材是一本学校自编的《文学概论》。由戈铮老师开讲。他主讲第一章绪论、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他讲了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文艺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等内容。在谈到文学的阶级性时,他举了不同阶层对下雪的不同感受。布置的思考题,是如何理解文艺为工农兵所创作、所利用。

上这门课的,还有王林祥、蔡良骥老师。王林祥老师讲第二章文艺与社会生活和第三章文学的创作方法;蔡良骥老师讲第五章文学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第六章文艺批评和文艺欣赏。

王林祥老师讲创作方法,给我们布置作业,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例,分析评说其写作方法是属于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其实是要考察同学的逻辑分析能力,所以无论答案为哪个主义,都有可能得优秀。对于王老师所讲内容,我半懂不懂,心底颇犯嘀咕:不管“浪漫”或“现实”,直味诗意岂非更好?最大的收获,是把这首诗背了下来。

那时讨论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工作,是确定其“主题思想”,而很少讨论艺术问题。因为主题思想错误或反动,便有毒素,艺术性越强,毒害也就越深。结果“思想”很难划分,导致争议纷纭,而艺术问题则被弃置一边。那时,“文学是人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