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化解百年“世仇”

推动“世仇”化解,某种意义上是基层政府与宗族的“共谋”。在温建钦看来,对政府来说,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而对宗族来说,村中即便有人想推翻祖训,没有政府牵头,往往也难以达成。

在村里,办祭祀仪式总得求个黄道吉日。为了避免每个村算出不同的“好日子”,节外生枝,活动领导小组把仪式举行时间定在国庆节当天,这是个难得的各方都没有争议的日子。

发自:广东揭阳

责任编辑:钱昊平

 (槎桥村对面就是杨氏宗祠。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槎桥村的杨氏宗祠 。(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这听上去像是古老的传说。

村落间有“互不通婚”的祖训,当有年轻人想盟结良缘时,开明的家长们不得不想出一些“花招”:有人把女儿过继给另一村的亲戚后再出嫁;也有人给女儿在酒店定下一个房间,新郎从酒店门口接亲。

“棒打鸳鸯”的故事仍在上演:有相恋的情侣被长辈拆散,男方在20岁时便相亲结婚,以断念想;也有人因年轻时被家人阻拦,年近40岁仍然未婚。

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十四寨(14个自然村)杨、黄、郭、邱4个有“世仇”的宗族间。

不过,从2023年10月1日起,所有的故事都已成过去。当天上午9点半,一场以“睦邻友好”为主题的和解仪式在4个宗族的祠堂同时开始。

“解除旧约,缔结婚姻。祈祖笑允,四姓俱兴。”在司仪诵念的祝文声中,百年“世仇”化解。

一对原本被视为“数典忘祖”的新人,也成了摆脱陋习的典型。他们来自十四寨中两个有“世仇”的村寨,在2023年9月中旬订婚,双方父母当时都没敢告诉邻里,和解仪式结束后,他们公开了喜讯,村民的态度有了“180度转弯”。

一场推翻百年祖训的仪式能在此时发生,是自上而下形成合力的结果。从揭阳市委巡察组到榕城区仙桥街道办事处,再到村委会、村中负责掌管祭祀事务的“老人头”,缺了哪一方都不行。

9年前的失败

2023年11月末的揭阳,气温二十多度,人字拖、短袖还是出行标配。路旁的榕树和秋枫伸展着粗壮的枝条,地面散落着紫荆花玫红色的花瓣。

揭阳市中心被榕江北河与榕江南河分割、环绕,形成一片葫芦状的冲积平原。榕江南河以南是仙桥街道辖区。化解不通婚规定的十四寨,分属4个行政村。

此次“睦邻友好”活动中,杨氏是人口最多的宗族,有一万多人,涉及7个寨,其中6个属于槎桥村。除了杨氏,十四寨中有“世仇”的还包括3个宗族:黄氏、邱氏与郭氏。各寨间矛盾因何而起已不可考。

2023年11月28日,一位参与编写杨氏年谱的老人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在老一辈的讲述中,矛盾的产生与百年前的农耕有关。各村耕地接壤,免不了发生摩擦,譬如,某个村村民饲养的家禽在田间越界,吃了邻村村民种植的作物。事情不大,但由此引发的矛盾愈来愈深,直至发展成宗族间的械斗,有人甚至丧了性命。冲突严重的年份,村寨间相邻的农田都没人敢耕种,担心单独行动时被人报复。于是,先祖们在祠堂发下毒誓,后人不再与有冲突的宗族通婚。

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一代代人自小就被长辈灌输这一理念: 两个村有“世仇”,村民之间可以正常做生意、交朋友,只不过如果青年人与“仇人的后代”结婚,那是绝对的禁忌。

如果有人违背祖训,此后一旦家中发生变故,总会受到闲言碎语的指责——那一定是受到了祖先惩罚。

要化解延续百年的“世仇”,卸下族人的思想包袱,没那么容易。

9年前,时任槎桥村党支部书记杨继波就有过尝试,但以失败告终。

2014年3月,杨继波担任槎桥村支书不到一个月,就受揭西县杨氏宗亲邀请,带着村“两委”干部参加了揭西县3个宗族的和解仪式。

新官上任,当然想做出些成绩。槎桥与邻村美西、美东的黄氏宗族有不通婚的祖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