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千染发翻车后,这届年轻人决定成为野生Tony

尽管每天都有人在“烫头失败组”哭喊染发翻车的经历,社会还有许多人对发色独特者指指点点,无数年轻人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尝试染发,在解放发色的同时,也试图解放天性。

责任编辑:刘韵珊

(IC photo/ 图)

前段时间,英国王室成员哈里王子出自传《备胎》自曝王室秘密,让自己及王室不堪的一面公开于世,许多英国人因此大骂其“Big Dumb Ginger”(姜红头大蠢货)。

在欧美文化圈里,Ginger(生姜)并非一个中性词,而是被用来歧视红发者。刻板印象认为,红头者脾气火爆、有暴力倾向、没有灵魂,许多天生红发的人因此被嘲笑。这种发色攻击不仅存在于欧美社会,在普遍黑发的中国社会中,拥有与众不同的发色也会引起他人的议论和攻击。

早在90后正青春时,留着五彩头发的人常被归类为“非主流杀马特”。十几年过去了,随着社会对发色的接受度变高,更多发色逐渐进入主流文化,与发廊小妹、杀马特、不正经等词语脱钩。

如今,跟随潮流染发,通过特立独行的发色宣告进入叛逆期的成年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疫情之后,发色是个性追求的主战场

随着染发变得普遍,染发市场也“水涨船高”,市场规模早已突破200亿,理发店数量超135万。在消费画像上看,女性消费更多染发用品,而男性的贡献正逐渐增大,Z世代和小镇中老年哪怕代际差异大,也都同样爱好染发。

疫情后,更多人打开染发的大门,新晋打工人小晴便是其中一名。大二网课期间,在家无聊之时,她便琢磨着给自己染些不寻常的颜色:“反正也总是待在家里,染坏了也没人看见,就当练练手了。”

有了第一次染发,就会有第二、三次,由于头发过段时间会掉色变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