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课老师李建新:成为农民之前,他是老师丨不惑 2024

报道建立起李建新和捐助者之间的更多连接。此后数年,他和部分捐助者保持密切的联系。“西藏的薛东、上海的钱晓忆、北京的王啸云……”

责任编辑:苏有鹏 吴筱羽

李建新(农健/图)

2023年12月中旬,寒潮来临,渭河水静止。甘肃渭源县西南部的会川镇罗家磨村,松枝结冰,形成雾凇,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田里的土冻住了,出苗的冬小麦是唯一的绿。

63岁的李建新生活在这里。他曾担任代课教师24年,2005至2016年间,《南方周末》持续报道西部代课教师的艰难处境,将数十万代课教师的认定与补偿问题引入公共视野。2008年被“清退”后,李建新拿起锄头,成为农民。

“以前是个老师,现在是个农民。”李建新全然适应作为农民的身份。他还觉得种地让他快活——不劳动时血压血糖都高,劳动后就恢复正常。

田地冻住了,没有农活,李建新在晴朗的中午和邻居们在村里大舞台旁打扑克,直到傍晚凉意袭来,才散场回家。

18页“爱心人士芳名录”

李建新63岁,离开讲坛15年了。他在自家的15亩地上,种了党参、当归、大豆和油菜。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的党参价格在每斤60-70元,当归是80-100元。这些药材在前两年的收购价格仅有十几元。

农产品价格牵动着农民的生计。李建新打开电视柜左侧的一个抽屉,里面满满当当,夫妻二人的降压药、三种痛风药——李建新的痛风持续十几年,一旦发作,左脚疼痛到无法走路。每个月,夫妻俩都要去镇医院买近三百元的药。

李建新从未想过离开村子。“家里十几亩地,她一个人干不动,身体虚弱,多数时候还需要我照顾。”李建新指着坐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