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古时“陌生人社会”的生存指南?

明清人口飞速增长,大量无地耕种的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陌生人社会”。由于已经别无退路,他们离不开这个社会,但众所周知,陌生人社会里,道德约束力会大为下降,这时候,唯有依靠法治来约束人的行为。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只关注恶性刑事案件,对各种民间纠纷,基本就是天大地大甩锅为大的态度。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互相算计和伤害,事实上经常就是没人管。

责任编辑:陈斌

《增广贤文》正文第一句是:“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可知这书,是收录古代名人名言的,强调“增广”,是说我收集的名言比别人更多,是营销手段,和现在的地摊书喜欢标注“大全集”,是一个套路。

但它收集的是怎样的名言,究竟“贤”在哪里,却很有点难说。

很多人注意到,《牡丹亭·闺塾》一出里提到,“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所以认为这书明代万历年间已经有了。其实,即使这里《昔氏贤文》确实是个书名,和后来风行的《增广贤文》也不是一回事。就好像今天,用《网络段子集》这个书名,很轻松可以编出几十本内容互不相干的书来。

一来,杜家家教很严,家风严谨,后世这种《增广贤文》,是不会给女儿看的;二来,即使有漏网之鱼溜进了小姐的闺塾,对杜丽娘这种文艺少女来说,会觉得是打开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的大门,可能会嫌弃油腻恶心反胃,但不是产生“把人禁杀”的压抑感。

童蒙书里的奇葩

总之,古代的童蒙书里,现在常见的这种《增广贤文》,肯定是一朵奇葩。

第一,它虽然也被算作童蒙书,却不属于应付科举考试的教辅系统。《增广贤文》读得再熟,对提高八股文写作水平,也没有帮助。尽管其中大量句子,也是上下对仗的,但你要在考试时写出这个调调来,会被老师认为轻薄油滑,而且价值观有问题,判卷时只会扣分不会加分。

第二,至少从清末开始,它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刻本很多,手抄本也很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到处有出版社把《增广贤文》当做“国学经典”正式出版,但城市里也常能看见印得极粗糙的油印本,算是半地下的出版物。可见,它真是为粗识文字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当然,这种传播方式也决定了,《增广贤文》并不存在一个权威版本。传抄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删几句或加几则,是常有的事。

但它的基调,却还是相当稳定的。偶尔有人想改变这个基调,如同治年间有个老学究周希陶,想把《增广贤文》变成一本积极向上的书,花了大功夫整改,结果事实上他等于是重编了一本书,只是还用这个书名而已,或者反而比较接近了杜丽娘所读的版本,也未可知。

少谈忠孝

《增广贤文》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中下层生存经验的总结。当然,能做这种总结的人,多少识文断字有点文化。今天有的研究者,喜欢谈儒家思想对它的影响有哪些,道家思想对它的影响有哪些,佛教思想对它的影响有哪些……不能说这些包装不存在,但这书最大的特点,其实是不装。

与其论思想源流,不如直接关注下明清时代,平民尤其是城市平民的社会地位和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