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哈尔滨“引流”:文旅抱团与振兴东北的集体决心

2023年11月,伊春前往哈尔滨举办冬季旅游推介会后,签约引入了游客6万人次,实现了“开门红”。哈尔滨爆火后,伊春又快速开通了哈尔滨至伊春旅游专线,同时设立哈尔滨伊春旅游服务中心,承担分流工作,同往年相比,12月末的客流量实现了超过200%的提升。

都波记得,自己刚刚火起来时,曾有人指责她拿公款拍写真。就在她最委屈的那段时间,县委书记有次叫她去谈话,“谈什么?第一,这两天你别刷抖音了;第二,有县委县政府支持,你什么都不要怕;第三,要把握住机会,更多地去宣传塔河,宣传大兴安岭”。

责任编辑:钱炜

哪里是东北的中心城市?这个冬天,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被流量选中的哈尔滨。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大数据测算显示,元旦假期内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短短三天里,接近当地常住人口三分之一的外地游客,为这个冰雪之城贡献了超过2022年GDP总量1%的旅游收入。

但和以往的城市走红不同,哈尔滨并未独占红利。2023年最后一天,黑龙江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新年感谢信,邀请游客在龙江大地上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信中,鹤岗的小串、伊春的森林、七台河的奥运冠军文化与佳木斯的全鱼宴都成为被推荐的对象。

游客们很快发现,推荐不只是说说而已。2024年1月7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鹤岗市文旅局一边烤着小串一边介绍,凡是出示哈尔滨到鹤岗火车票或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门票的游客,都可以获得鹤岗全市所有A级景区免票等福利。

中央大街成了东北各地文旅局的“主战场”,来自黑龙江省内、吉林、辽宁、内蒙古的多个旅游团代表自发现身,各自引流。

对此,哈尔滨没有拒绝,因为“抱团”一直是漫长冬天里常见的取暖方式。实际上,从1980年代开始,东北三省便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旅游合作,互输游客、共同开发旅游线路的做法已持续多年。

到哈尔滨去

这是一次临时决定的出行。

2024年1月初,内蒙古根河市文旅局局长刘天野刷到了一则几年前的视频:头戴鄂伦春狍角帽、身着皮毛服饰者牵着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

但鄂伦春人不养驯鹿,养驯鹿的是鄂温克人,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他们的家就在根河。“我们想去哈尔滨街头做文旅宣传。”刘天野有了想法。

消息很快传到上级单位呼伦贝尔市文旅局。局长臧著强得知,在呼伦贝尔,除了根河,鄂伦春旗、阿荣旗和莫旗的文旅局也都有意愿前往哈尔滨,“从我们的角度,只要不出格,我们都是支持的”。人员出发前,臧著强帮着旗县文旅局与哈尔滨打了招呼,又叮嘱一位正要去哈尔滨的市局副局长留心学习。

2024年1月6日一早到达哈尔滨,当天下午,刘天野他们牵着驯鹿,穿着鄂温克的民族服饰,去了哈尔滨中央大街。就在同一天,黑龙江塔河县文旅局局长都波也打扮成“白鹿仙子”,带着3名鄂伦春人走上了中央大街。前一天,他们刚刚去过了冰雪大世界。

“鄂伦春进哈尔滨我们是第一批。”都波说。这是因为,她有“天时、地利”的优势。2023年5月她被借调到黑龙江省文旅厅推广处,负责全省的新媒体推广工作,让哈尔滨快速走红的“企鹅巡游”“飞马踏冰”等创意就由她一手策划。哈尔滨爆红后,都波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机会,为塔河这个只有4万人口的偏远小县引流。

2024年1月6日,装扮成“白鹿仙子”的都波与同事们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推广塔河。(受访者供图)

2024年1月6日,装扮成“白鹿仙子”的都波与同事们在哈尔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