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本警世力作,不但预言了特朗普的上台,后面还有更糟糕的……

1935年,刘易斯更拿出了《此地无银》,告诫国人,倘若再如此墨守成规,不思改进,美国就真的会步欧洲法西斯的后尘。书中虽无欧洲反乌托邦经典的洞察,但也成为大洋这边的一本警世力作。

责任编辑:刘小磊

2016年美国大选前夕,欧美媒体刊发的《此地无银》书评,探讨此书虚构的美国总统与特朗普的相似性。左为《卫报》,右上为《时代》杂志, 右下为《纽约客》。

古有柏拉图的《理想国》,近有莫尔的《乌托邦》,后有各种思潮为人类构想未来。欧洲孕育了乌托邦这一概念。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不仅未抛弃,反而纵容原有的恶疾,结果走到反面;对此,欧洲又发出了反乌托邦的呐喊,于是有了那著名的三部曲:《我们》《美丽新世界》《1984》。

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欧洲的后人没有像前辈那样寄托于乌托邦的遐想,但对乌托邦可能会误入歧途,一直保持着警觉。二十世纪初,在三部曲第一部《我们》问世之前,杰克·伦敦便在1907年,以其《铁蹄》警示世人。三十年代,当德意志兴起纳粹运动,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出版了《此地无银》(It Can't Happen Here)。

刘易斯获诺奖,是因为“他充沛有力、切身动人的叙述艺术。他才华横溢,开创了机智幽默的新风格”。还因为他的作品深刻批判了美国社会和社会价值。在获奖典礼致辞中,他说,“当今美国,是世上最矛盾百出、最令人压抑、最折腾的国度。”他把社会几乎说得一无是处,社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