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换帅,“风控专家”升任掌门人 | 金融人物①

廖林最具个人标签之处是他曾任建行和工行两大行的“首席风险官”,这在迄今在任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管理层中独一无二。

在建行总行工作期间,廖林主抓全行风险管理,其中逾期贷款及其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是他特别重视的两个指标。

在廖林任行长期间,工商银行不良率保持连续10个季度下降。

责任编辑:谢艳霞

时隔近五年,“宇宙第一行”工商银行迎来新掌门人。

近日,工商银行官微发布消息,2024年1月20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中国工商银行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廖林同志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陈四清同志的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职务。

此次任命前,廖林于2021年起担任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并于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在廖林履新之前,工行自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革以来已先后历经姜建清、易会满和陈四清三位党委书记,且三位均获任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此番接棒,意味着40周岁的“宇宙第一行”迎来股改之后的第4位“一把手”。相比三位前辈,廖林最具个人标签之处是他曾任建行和工行两大国有银行的“首席风险官”。这在迄今在任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管理层中独一无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底线也是红线。在监管层不断强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选拔更专业、更具实战经验的风控专家担纲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一把手”职务,无疑更具现实意义、时代意义和导向作用。

市场经济改革的受益者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梳理并研究廖林的工作履历发现,廖林出生于1966年2月,并于1989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现为广西大学农学院)后入职建设银行。近10年基层工作之后,1998年12月,廖林第一次走上领导岗位,出任建行广西区分行朝阳支行行长。这是建行在广西南宁青秀区设立的一个支行。32岁的廖林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5年。2003年11月,廖林升任建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副行长,并在这一岗位扎扎实实干了8年。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查了解到,1998年起,时任建行主要负责人为破除计划经济时代国有金融机构“大锅饭”的不良生态,大力推行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员工竞聘上岗和分等级考核机构网点、拉大分配差距等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初步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大型银行机构和人员迅速膨胀的局面,并以人均利润取代存款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正是在这一改革浪潮中,建行系统给了像廖林这样年轻有为的基层干部展现才干的舞台。他们通过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业绩获得晋升机会。

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者

在广西建行工作期间,廖林于2009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廖林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基本性状模型研究》。其中,“金融生态系统”恰是1998年时任建行主要负责人在转任央行主政后,于2003年提出的全新概念。

廖林最关注的便是金融风险。他在其论文开篇指出: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中,金融市场结构、银行经营模式和累积的金融风险仍然是制约金融深化改革和稳定的主要因素。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尤其令人关注。

廖林将对金融风险的成因和治理研究置于“金融生态系统”的大概念下,认为基于金融风险治理的金融生态系统研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问题”。廖林认为,形成巨额不良和金融风险的原因“不仅来自金融部门自身,还来自作为金融部门运行环境的非金融部门,调查数据表明后者可能占主导地位”。他据此提出,在加强金融部门自身建设同时,也应改善那些作为金融部门服务对象同时也构成其生存条件的各类非金融环境。

金融风险处置的实操者

自2011年起,廖林迎来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阶段。大约以每两年一次的频率,廖林先后出任建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湖北省分行和北京市分行三家一级分行的党委书记、行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梳理研究公开信息发现,在曾任建行总行副行长及以上级别的高管中,多数都有至少3个省级分行一把手任职履历,因此廖林的地方任职履历在获提拔的建行系统干部中算是“标配”。而建行公告显示,廖林在每个省级分行都是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也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主责任人。

在履职三家省级分行一把手之后,廖林升任建行总行高管。2017年2月,建行发布公告称,聘任廖林担任该行首席风险官。4月,原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廖林的任职资格,51岁的廖林正式出任建行首席风险官,成为该行自2005年股改以来第4位首席风险官(前三位分别是朱小黄、黄志凌和曾俭华)。2018年9月,建行再次发布公告,聘任廖林担任该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梳理分析公开资料发现,在建行总行工作期间,廖林主抓全行风险管理,其中逾期贷款及其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是他特别重视的两个指标。在2018年首次出席建行业绩发布会时,廖林表示,“逾期贷款的多少,将会影响到第二年质量的稳定。十年磨一剑,建设银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拼搏,首次实现了逾期贷款的下降。”他还表示,建行的不良资产认定标准是行业中最为严格的。自2016年来,该行逾期贷款与不良的比例一直是负剪刀差,且差额较上年持续扩大。

2019年5月,包商银行因严重问题被接管。根据原银保监会的安排,由建行负责托管该行业务,而当时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正是廖林。在他的领导下,建行工作团队协助接管组,仅用3周时间便完成对包商银行接管的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在保持该行各项业务总体平稳运行同时,迅速完成对该行大额对公客户和同业客户的债权收购和转让工作。

仅半年后,2019年11月,工商银行一纸公告宣布廖林将出任该行副行长。同时建行也公告确认廖林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在加入建行的第30个年头,廖林与建行正式作别。

主动赋能行业的贡献者

在加盟工行之初,廖林分管工作仍然是风险管理。2020年4月,他接替转任高级业务总监的王百荣,兼任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两个月后,工商银行新一届董事会改选后,廖林当选执行董事,并于7月获原银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成为工行位居时任董事长陈四清和时任行长谷澍之后的执行董事。

当年12月,谷澍调任农行党委书记,不久后接替周慕冰担任该行董事长。廖林则再进一步,成为“宇宙第一行”自2005年股改后第4位行长(前三位分别为杨凯生、易会满和谷澍)。

时值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特殊时期走马上任“宇宙第一行”行长的廖林,自然更加重视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在他的首份“行长致辞”中,再次提及逾期贷款及其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这两个指标。廖林表示,2020年工行“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不良贷款率1.58%,保持在稳健区间。逾期贷款率、关注贷款率均实现下降。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首次实现年度为负”。

与此同时,廖林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30年来积淀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得以全面付诸实施。

仅在2020年,一方面,工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径,落实落细“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四管齐下的风险管理措施,实现对各机构板块、各类型风险的全面覆盖、精准管控;另一方面,工行坚持风险出清与流程再造并重,加强“三道口、七彩池”(“三道口”指入口端资产选择,闸口端资产管理和出口端资产处置;“七彩池”涵盖风险由低到高的七个色池,通过智能风控驱动,强化信贷风险管控统筹协调,实现风险分池分区分块差异化精准管理。“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险管控是对工行信贷风险管控思路的体系化概括)管理,实施授信审批新规,稳步推进信用风险有序化解,持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

在廖林任行长期间,工商银行不良率保持连续10个季度下降。不仅如此,从2022年起,在迭代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工行还主动向三百多家同业输出风控技术和工具,助力维护金融稳定大局。

近35年的银行从业经历显示,对风险的研究和治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廖林都是国内金融界最具专业能力和实操经验的风控专家之一。选拔这样的风控专家作为全球最大商业银行的“一把手”,监管层的用人导向凸显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意义。

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越来越受到高层重视。中央多次明确提出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对金融机构、监管机关乃至全社会提出的重大命题。如何答卷?工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银行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整个银行业“先打个call”。

另一方面,随着内外部各种因素复杂交织,世界局势将如何演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24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金融领域,保证14亿人的“钱袋子”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也事关每个公众的切身利益。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确保其稳健安全经营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看,选择一位深刻洞察金融生态系统,又富有风控实操经验的当家人,不仅是工行的最佳选择,更可能是未来更多金融机构的优选。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