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回忆胡宝国 | “同”式人生的快乐和智趣

回想宝国的言行,好像“快乐”二字可以用来形容他周围的小气候,“快乐”似乎也正是他精神生活的底色。宝国所谓“快乐”,体现出对学术人生的真爱。这种真爱,当然是以深识为基点的。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胡宝国(1957-2023)。徐俊 |摄影

我从来没有称他“同老”,虽然这是影响很广远的名号。自从“将无同”之名大行于世,许多晚辈和不少同辈即用“同老”之称。好像他也从来没有叫我“子老”。这一称呼承侯旭东赐下,现在好些人在使用。陈爽所赐绰号“大牲口”,现在不大有人称呼了。或许是因为人老了之后,大家会多少给点儿面子。

一、“你可以写得更好”

宝国行笔犀利,有时亦表现为讥讽的稍许刻薄。读过他的《去大同开会》等文的朋友,都会联想到他奚落的对象包括在下。已经故去的朋友、北京大学历史系刘华祝教授就曾经当面对我说过,表情言词都过于严肃,似乎责备我反应麻木。其实朋友之间,实不必在意这些。毕竟叙事情节中的窘态,都是确实发生,种种细节也都是自己说出来的。而宝国挖苦的对象同时还有学界名望更高的老冷、贩子、杠头、猴子等。另外一篇《老王的一天》,说“老王”“新作问世”即《秦汉时代的少年吏》。因为我有拙文《两汉的少年吏》发表在《文史》第51辑,也有人以为“老王”是说我。其实“老王”事迹很多,许多一看就知道和鄙人全然无关。《老王的一天》《去大同开会》都收入《虚实之间》(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是宝国典型的诙谐文笔。

宝国的幽默自嘲,有时也同样尖锐透彻,而大家听了,只有快乐。比如他回忆在日本读书期间,开着电视,意在练习听力。正当勤学精神蓬勃时,不想却被嫂子制止:“你把它关了吧。那是韩国台。”

就学术判断来说,宝国的眼光是很高的。但是他批评的表达方式,似乎比较温和。拙著《秦汉区域文化研究》,是我所承担第二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的最终成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承史念海先生赐序,后来也得到一些肯定的评价。《中国史研究》1999年4期发表徐卫民书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0年1期发表臧知非书评,《文摘报》1999年6月3日发表书讯,2002年10月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但是奉上宝国,他的评价显然是不高的。不过,他当面的批评仅仅只有七个字:“你可以写得更好。”这个项目1992年立项,当时的工作态度,其实是力争写得好一些的。如宝国《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自序”所说,是“认真用心的”。申请立项时,有学习卢云《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