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看电视》,陪我流浪

央视“大裤衩”的配楼着火的时候,王可然正在给合作伙伴打电话,商量《陪我看电视》巡演的事情,通话中断了一会,再接通的时候,王可然沮丧地告诉对方,不用商量了,演不了了。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黄家杨

央视“大裤衩”的配楼着火的时候,王可然正在给合作伙伴打电话,商量《陪我看电视》巡演的事情,通话中断了一会,再接通的时候,王可然沮丧地告诉对方,不用商量了,演不了了。合作伙伴以为他在开玩笑,其实他已经流下了眼泪。

3月8日,在杭州红星剧场,看了3个小时的戏,观众没有匆匆散场,或者在座位上驻足,或者涌向台口。《陪我看电视》完成了它的第29场,也许是本年度的最后一场演出。

3月17日下午5点,中国票务在线的客服通知买次日《陪我看电视》首演票的观众,因为场地原因,北京的12场演出取消。失火之后,王可然曾设法联系北京其他剧院,只有保利剧院有5场左右的空档,其他剧院全年的档期都排满了。

从2007年7月,作为策划人和制作人,王可然已经为央视华汇时代剧场的开幕大戏《陪我看电视》工作了近一年半的时间,离公演还有36天的时候,毗邻剧场的楼烧了,虽然剧场完好无损,但按照经验,公演已不可能举行。

在建筑功能上,与剧场毗邻的北配楼起配重的作用。从实用的角度,它是央视新大楼向公众开放的部分。而能容纳一千五百名观众的“华汇”,将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剧场空间。座椅安装在特制的台车上,可以任意移动。从剧院正门到舞台后门可以打通,使秀场和露天的城市融为一体。

王可然的梦想,是在这个大胆的舞台上制作一台LV式的舞台剧:“LV是少数人能拥有但大多数人都想要的。十个人里可能只有两个不要,一个是有个性,另一个要PRADA。”

然而现在,斥资一千多万打造的“LV式舞台剧”,留有几百万的亏空,等待北京票房回笼。一场大火,却让这台为开幕而做的大戏,无幕可开,在全国各地巡回29场之后,仍旧回不了主场。

记者曾试图就《陪我看电视》联系华汇时代剧院的经理郝丽娟,郝经理委婉拒绝了采访。作为剧场经理、TVCC员工、《陪我看电视》的制作总监,郝丽娟是整件事情里的关键人物。当记者要求把从其他消息渠道得到的信息向她求证时,再次被她礼貌拒绝。

《陪我看电视》
这是一台9英寸牡丹牌黑白电视机在中国社会各阶层迁徙的历史。
1982年,它在剧团演员小李和小芬的家里落户,女主人小芬为它取名小宝。全团人都到小李家看 《大西洋底来的人》。信号不好,人们轮流在房顶上晃天线,把女排决赛看完。
1986年,小李把小宝淘汰给黄土塬上的老张和张嫂。在城里风光不再的小宝,在张家的拉面馆里成为食客瞩目的焦点。好景不长,另一家饭馆置办了彩电,顾客都跑了。张嫂把2500块钱积蓄给老张,让他进城买面粉加工机,以图东山再起。钱被缝进裤衩,还是被城里人看了出来。城里人自称有彩电票,他出票,老张出钱,2200元把电视买下来,一转手就能卖3300。老张的2200块钱被他麻利地骗走,留老张一个人在彩电销售点外头傻等,眼见人们进进出出,为买到彩电沾沾自喜,一对老夫妻则哭天抢地,他们买彩电的钱差300,儿子结婚就等彩电,没彩电,媳妇不进门。老张犹豫再三,把剩下的300块钱掏出去,换回一碗据说乾隆年间的老汤。张嫂等了两天面粉加工机,等回来一碗汤,大怒,把汤倒在地上。地上长出蘑菇,蘑菇煮的汤味美无比,张家拉面铺食客云集,蘑菇被加工成老张牌十三香。老张和张嫂发了财。
1993年,身穿貂皮大衣,足蹬高筒皮靴的张嫂把小宝扔到流浪汉栖身的废品收购站。
1997年,小宝从废品收购站来到深圳的打工妹宿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