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育飞 | 朱季海与南京大学的“失之交臂”

据王气中披露可知,1978年,因朱季海的同门、南京师范学院徐复从中运作,南大中文系和朱季海取得联系,并谈妥聘请条件。但年底,南大中文系派人看望并当面谈条件时,朱季海提出的要求又水涨船高了。

责任编辑:刘小磊

朱季海。王学雷 | 摄

有国学大师、文化奇人等称号的朱季海(1916-2011),是章太炎晚年弟子,因行事不循常轨,长期自谋生路,不司公职,故在生前身后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其中之一,是说改革开放初期,朱季海生活贫困,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1906-1996)锐意求贤,几度邀请,但朱季海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最终失之交臂,朱季海落魄依旧,彰显了学人傲岸的风骨。这个故事触及大学校长的礼贤下士、落魄文人的风骨坚守,外加两位主人公一是当代高校“赛伯乐”,一是“章黄学派”重要传人,故而广为流传。只是,经考证之后,笔者认为这则传闻与历史事实相去较远,诸多细节都发生变形。朱季海与南京大学“失之交臂”另有原因。

一、故事的种种版本

最早记载这则故事的公开文章,大概是散文家俞明(曾任苏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的《痴子》一文。文章云:

粉碎“四人帮”后,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遣专人两度来苏延聘朱季海去宁任教,朱的傲岸脾气又大发作。他以为如若真有诚意,校长应该亲自前来才合乎礼仪……因而他故意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来难为使者。比如,月薪三百元正,多一文不要,少一文不行。虽然这整数不合教授的月薪规定,来人也允承了。最后朱提出一个条件,他上一节课,只有二十分钟,并坚持说:“我是没有水份的,二十分钟,足够了,足够了!”这是打破大学的教学常规的,使者再三请朱重作考虑,卒不允所请。(俞明《痴子》,《瞭望周刊》1989年第26期)

照俞明的意思,南大校长匡亚明曾两度遣人聘请朱季海,朱不答应,是因为他认为匡亚明没有诚意且颇失古礼。为此,朱季海故意刁难来人,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而刁难的条件,综括起来,一是月薪三百元,二是一节课只上二十分钟。最终,南大不能满足朱的要求,此事作罢。俞明这段论述,或出自朱季海之口,而以散文家笔法重新敷衍。这以后,不少刊物陆续所载有关朱季海的文章,大多沿袭发挥,有的还随意歪曲,如储道立《朱季海先生》等文章甚至言之凿凿地说朱季海到过南大上课,后来因事解聘。凡此,皆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倒是2010年南通大学贾捷所编《朱季海学术年表》,值得注意。该文在“1979年”条下云:

本年,朱季海先生述:“粉碎‘四人帮’之后,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及南京图书馆派人前往苏州聘其去南京任职。”朱氏言:“十年浩劫,无以饱腹,以致终日卧床,难于走动。但先生仍急盼此工作,为有一席之地可供其言说。南京大学往聘者随即答应可在家中讲学,之后却杳无音讯。”(贾捷《朱季海学术年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标点疑有误,读者自可明察)

贾捷在文中提及自己曾多次前往苏州访朱季海先生,听其口述,这段记载应当可信。考朱季海所述,与俞明《痴子》一文略有差异。首先,延聘的主体在匡亚明之外,增加南京图书馆;其次,朱季海十分渴望工作;再次,朱季海所提出的苛刻要求如“在家中讲学”等,南京大学也予以满足;最后,此事不成,乃在南京大学杳无音讯,责任并不在朱季海。

匡亚明。资料图

两相对比,也就牵扯出有意思的两个问题:一、邀请朱季海的究竟是匡亚明本人,还是匡亚明派人去?俞明认为是匡亚明,而朱季海所述则是派人邀请;二、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