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女儿,春节回不去的娘家

年夜饭开始前,温嘉怡好奇家里为何一直不贴春联。家人解释,她不能留在家里过年,不然会给家里带来不幸。

她们很难过,但还是照做了,也没和家人讨论“女性离婚过年不许回家”的合理性。“没用的,一直如此。”

“重回娘家生活的妇女成为失去‘身份’的人。在春节家祭这样张扬家族身份的时刻,处境尤其窘迫。”

责任编辑:谭畅

2023年1月21日,香港黄大仙祠,新春到来之际,一女子正在祈福。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2023年1月21日,香港黄大仙祠,新春到来之际,一女子正在祈福。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大年三十的傍晚,街道总是冷清,只有归家的行人步履匆匆。远处传来的鞭炮声,和空气里弥散的火药味,预告又一个家庭的团圆饭即将开席。刘静的年夜饭是汤圆和饺子——街边小饭店的老板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刘静父母离婚。此后母亲常带着刘静在街边寻找能吃年夜饭的地方。

刘静的老家在河南省郑州市,当时在除夕夜下馆子的人不多,有时老板在自家门前放一挂鞭炮,还会再给刘静她们送一个凉菜。父母离婚后,刘静娘儿俩就与姥姥住在了一起。她发觉,对于母亲离婚,姥姥一家平时不会说什么,但每个大年夜,他们还是会提醒母亲“不能回家过年”。

天色再暗一些,人们相继吃完年夜饭,孩子们上街放烟花,夜色里出现或明或暗的光,娘儿俩就一路走去朋友家或阿姨家。直到大年初二,才回姥姥家,那是习俗里出嫁女儿回原生家庭探望娘家人的日子。

“女儿离婚了,能回娘家过年吗?”2024年春节前夕,网络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这样的讨论话题。留言与评论里,很多女性感慨“离婚的女人没有家”。

南方周末记者询问多位离婚女性在哪里过年。离婚意味着与前夫一家关系结束,婆家不必再回。但多位受访者讲述,她们离婚后也回不去娘家:家人或因传统习俗,或不愿面对她们破裂的婚姻,或担心周围人议论,同样不欢迎她们回家过年。

很难用地域、年龄、城乡等维度去概括她们。愿意诉说此事的受访者来自广东、湖南、河南、陕西、四川、河北、内蒙古等不同省份,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大多来自农村,但也有在城市里长大的。

无法回娘家过年的离婚女性,常用“习俗”来解释自己的经历。她们的语言往往很笼统,“出嫁女不看娘家灯”“嫁了人就不是一家人了”“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有哥有嫂不方便”,有的也说不出是何原因。

不管悲伤、委屈还是愤怒,她们最后都从家里离开了,此后不约而同把这经历埋在婚姻故事的角落,极少再与周围人谈起。

“离婚女性败了家里的风水”

“我不认为离婚是自己犯了什么错,只知从此娘家也不再是我的家了。”来自广东省清远市的温嘉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1年9月,她因前夫家暴、吸毒等原因提出离婚。

2022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六,温嘉怡回了娘家。提出离婚后,她就从丈夫家里搬出,自己在外租了房子。彼时温嘉怡不到26岁,却早在七八年前办了婚礼,生下两个孩子。

从工作地广州到清远老家不过三个多小时车程,面貌却与城市大不相同:这里山清水秀、鸡犬相闻,几个土地平整之处,是村里几个不同姓氏的祠堂。数百年前,温、李等几个异姓祖先迁居于此,他们的后人世代依靠种地为生。温嘉怡的老宅与村里其他人的房子一样,三三两两地安在山间。十余年前,在镇上做建筑工的父亲决定将家搬到镇上,但无人居住的祖宅,仍是往后过年时,家里人必须清扫、安顿的地方。

二妹远嫁外省、小弟在广州打工但尚未娶妻,作为家中长女,温嘉怡那次回家,带上了两个孩子、在广州养的猫和一大堆年货。回家后,她自觉与母亲一起,承担了年前的准备:清理屋子、杀鸡杀鸭、洗晾衣服……结婚时,她每个春节都在婆家过,这两家在同一个镇上,但直到年初二,她才会按照习俗回到娘家。

温嘉怡的记忆中,往年大年三十,家里人会在白天贴上春联。但那天直到下午四五点,春联还没贴上。恰逢父母出门买东西,她问了弟弟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