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辉 | 近代远洋旅行所见的一种乞讨习俗

在那里,有色人种小孩也“愿意表演潜水去捡你扔下的钱币”,与印度洋上的情形如出一辙,足见这种习俗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只要是西洋人到达的地方。

责任编辑:刘小磊

1907 年,夏威夷原住民男孩在“澳大利亚”号轮船旁潜水寻找船上游客丢在海里的硬币。照片来源 | 美国加州学历史学会。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宋育仁以参赞身份,随同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中日战争爆发之际,他正在伦敦,因龚照瑗回国述职,他暂代其职司,遂与一二同僚密谋购买阿根廷、智利军舰,并招募澳大利亚水兵,组成舰队自菲律宾直攻日本,以期挽回败局。这一计划虽属病急乱投医,终亦胎死腹中,但毕竟攸关天下大局,不失为惊人之计。

不过,不贤识小,在此我只想讨论宋育仁笔下一桩无足轻重的小事。

宋育仁到达欧洲之后,写下了一首长诗《浮海至巴黎纪程百韵》,详述其西行见闻。其中在咏亚丁湾一带风情时有这样两句:

乞钱泅海底,没身如一沤。

自注:自稣克得拉岛至亚丁一带,土人皆印度阿刺伯种人……儿童驾独木小舟游海面,见客舟索钱,掷水中则争泅而取如鱼蛙。(张煜南辑《海国公余辑录》卷四,2000年梅州影印本)

按:宋育仁说的“稣克得拉岛”,承友人查核,应指索科特拉岛(Socotra),在阿拉伯半岛以南,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以东,正当亚丁湾的入口之外。他的意思是说,亚丁湾一带的土民儿童都有“乞钱泅海底”之风,就是凭着潜水捞钱的本事,向远洋渡轮的乘客乞讨。

亚丁湾在海上乞讨硬币的索马里孩子。资料图

这种海上乞讨习俗——或者说施舍习俗,绝非只有宋育仁才见识过。

比如,南洋华人张仙根《海国咏事诗》咏唶叻(应指新加坡,新加坡又称石叻、叻埠),就有这样一首:

火船停泊海天东,贾客抛钱掷水中。

没水捞钱还出水,成群不少小儿童。

自注:此地小儿善泅水,估客以钱掷海中,则群跃没水,少顷握钱出。(张煜南辑《海国公余辑录》卷六)

张仙根的《海国咏事诗》,是由更著名的南洋侨商张煜南刊刻的;后者见猎心喜,自己随之又作了一组《续海国咏事诗》,其咏槟榔屿(在马来西亚西北)有云:

出没波涛狎若鸥,翻身落水不知愁。

水中扪得高擎手,无怪银钱客子投。

自注:屿中小儿俱善汨浮,出入波浪中狎如鸥鹜,遇洋客投以洋银,群儿于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