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县域也是关键载体

能增加单位附加值的要素都是新质生产力。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技术层面的、制度层面的,也包括营商环境层面的。能促进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的,都属于新质生产力。县域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产生了新质生产力,今后也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载体。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钱炜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南方周末研究员 石登江/图)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改革开放初期,以“广东四小虎”、苏南模式、晋江模式等为标志,一批乡镇企业的转制转型,创造了县域经济的典范,也奠定了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基础。彼时东部地区的县域,是先进生产力最聚焦的地理空间。三四十年后,一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崛起,一些县转变为大城市,曾经叱咤风云的县域,如今还重要吗?当下热议的“新质生产力”,县城、县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龙年春节刚过,广东省连续第二年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成为与会者热议的主题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会上就“百千万工程”作了主旨演讲。

会后,郑永年接受了南方周末专访。他指出,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讲技术,一方面讲制度、技术机制和营商环境。能增加单位附加值的要素都是新质生产力。县域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地,今后也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载体。需要统筹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令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更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县域就产生新质生产力

南方周末:县域和村镇在改革开放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早期,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都是从县域开始。当时的县域为什么这么活跃?

郑永年:无论从理论,还是经验来看,发展都必须要强调底层逻辑。在中国,政府往往要主导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改革的政策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改革的动力是自下而上的。一些市场要素掌握在县、在乡镇,这就比较容易理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