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高新区的创变细节看“交子”基因

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 成都高新区丨图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交子公园,交子金融博物馆。灯光落在一个“钞版”模具上。

模具为竖长形,长16厘米,宽9.1厘米。上半部刻着29个小字,小字下边刻有房屋、人物和成袋的包装物,以及三个背着货物栩栩如生的男子。

模具侧卧在位于成都高新区交子金融博物馆的一个玻璃展柜中。在它的周边放置着各式钱币。毫无疑问,它是最特殊的一个。千年之前,人们把通过它生产出来的货币称为“交子”,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历经千年演绎,如今的交子,作为成都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名片,已化作文化地标和身体力行的实践,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开放创新的沃土上,讲述着新的故事。

过往,千年文化底色

有关交子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一千年前说起。

北宋天圣元年的一天,从京城开封的宫殿中传出一道旨意,“置益州交子务。”数月后,首届“官交子”在成都发行,数额约126万贯,准备金率约28%。将“交子”收归官办,这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正式发行的纸币。这一年是公历1024年。

巧合的是,批准官方发行的是刘娥。如果说刘娥这个名字不为人知的话,她的另一个称谓则声名显赫:刘太后。

刘太后是“资格”的成都老乡。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她出生于成都府华阳县。只不过,她在成都的那段时间,交子尚在萌芽。

此前,成都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还是小铁钱。铁钱重,1000个大钱重25斤,买一匹绢需要90斤到100斤的铁钱,贩卖茶叶和丝绸的商人做生意积攒了大量铁钱,需要肩挑车载运回商品产地,不堪重负。普通交易尚可,大宗生意就更加艰难。沉重的铁钱成为制约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因素。

而彼时的成都,商业兴盛,流淌着自由贸易的基因。历经隋唐积累,入宋以后,成都一跃成为全宋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四川锦、纸、糖等产品的生产,都处于全宋领先地位,而四川又处在内地与广袤西部的枢纽位置。

交子的产生,就是关于一片土地自然与地理文化密码的总和。特殊的商贸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底色,点燃了这里的创新火种。11世纪初或者更早,聪明的蜀商们想出了用交子铺里存钱的收据——交子,代替铁钱直接购物。由于交子铺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便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

好景不长,交子铺衰败,交子不能兑现,争讼四起,交子遂改为官办。“看得见的手”对民间自发创造的承认和加持,使得交子在成都的根扎得更深,后行于陕西,大大方便了商贸往来。

市场规律便是在开放和流通的环境中,发挥着它的效用。正如“交子”这一名字所传递出的含义一样,“天地交而万物通”,成都因“交”而“通”,更多人在这里进进出出,诚信文化、创新精神和开放理念沉淀在交子这张纸上,汇聚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穿越千年。

现今,赋能科技金融

千年的“交子”,就像一个意义深刻的图腾。“纸币的发明是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说。

创新背后的机制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务实高效的政府推动。相隔千年,这种机制,在成都高新区传承、壮大,出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思路。

近年来,为满足科创企业发展需求,成都高新区创新金融产品,设计出一套1至5年期、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梯度政策性信贷产品链。

初创企业“资产少、担保弱”,成都高新区创设“高知贷”,成长期企业“有潜力、成长性较大”,推出“成长贷”“园保贷”,而针对发展至成熟阶段的科创企业,打造了金额大、期限长的“壮大贷”“制惠贷”等产品。

中森云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创新红利的受益者。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从事大数据科技的专精特新企业。因其“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很难获得传统融资支持,企业常常为此烦恼不已。

就如同因为铁钱沉重而创造出轻便的交子一样,成都高新区用“高知贷”盘活了企业看不见的软实力,把“智力”变成“财力”。中森云链公司用3项知识产权作质押融资,获得“高知贷”贷款100万元,解决了企业下一阶段的研发费用难题。

2023年,成都高新区共有6765家科技企业获得超110亿元贷款支持。在累计放款中,已帮助72.83%的贷款企业实现主营收入增长、57.49%的贷款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从加码科创企业的成果中,不难感受到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的创新思维,而由此出发,成都高新区亮点鲜明、重点突出,从官宣计划到蓝图“初成”的天使母基金“作战图”也得到了外界认可。

摊开“作战图”,成都高新区秀出了自身特色和“吸引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创新设置“保送生”“高考生”“特长生”分类合作机制,策划布局。2023年整个天使基金集群规模超110亿元,一举从全国第6名提升到全国第3名。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主业是金融研究。在他看来,交子的出现满足了当时的金融需求,本质上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体现。这种基于实体经济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精神,和成都高新区的政策不谋而合。

目前,当地已建成集创新金融服务、人行征信服务、投融资培训、科技企业培育、对接路演、资源整合对接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未来,跃升的关键引擎

交子为这里的现代金融发展带来了灵感,成都高新区也为交子文化的传承续写着动人的答卷。

如今,数不清的科技金融发展机遇在道路上流动。以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为中心,周边已聚集近1500家境内外金融机构,落地2个国家级金融科技企业孵化器,金融从业人员超过10万。

人流跟着产业创新走,张明照(化名)在这组数据中,看到了成都高新区的未来。作为一名在成都生活七年的“蓉漂”,毕业后,他就进了金融行业。当初,他就是被成都高新区的金融优势和创新文化吸引来的,如今他能细数出这里的种种优势,“千年交子文化给了高新区秩序感。这里创业人多,懂规矩也守信用。而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

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信用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在张明照看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什么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看政府承诺做的能否实现。

信用和营商环境一样,不是一个“风口”,而是为所有风口助力的发动机,信用越优,环境越好,动力越强。

“交子”的意义,也体现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的解释是:“民间交子到官交子的转变,是民间信任网络整合于公共政治秩序的经典案例。”

这正是成都高新区传承、发扬和壮大交子文化努力的方向。在2023年2月8日举行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成都高新区发布“十大攻坚计划”,明确将全力做优营商环境生态。

“区域科创属性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持续活跃的背后,离不开不断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过去一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企业3.8万户,为经济稳定夯实了底盘支撑,2023年区域GDP迈上3200亿元新台阶。

如何继续壮大?成都高新区的核心解题思路是全面提升服务,在2024年2月的全区工作会议上,成都高新区明确今年为“服务全面提升年”,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将服务内涵从传统的营商环境扩大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经济之外,交子文化也正融入市民生活中,在这片土地上茂盛生长。交子公园景色宜人,公园内的交子金融博物馆,蕴藏着交子千年智慧的文化宝库,在无声中刻画着城市的文化脉络。

循着脉络而去,信用、创新、改革、服务,这些曾经在千年之前,孕育而出的交子文化理念,正是带动成都高新区下一步跃升的关键“引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