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披露到培育竞争力:中国ESG路径逐渐明晰|两会ESG观察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ESG的提案、建议越来越聚焦到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区域竞争力。ESG在中国的发展逐步突破了“风险思维”和“减少损失”,更为积极地聚焦“把握机遇”和“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邹力

2024年1月6日,西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拉萨开幕,中国进入“两会季”。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继续围绕ESG话题发声。

在此期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重磅级”的ESG政策文件,与两会代表委员的ESG提案互为呼应。

2月8日,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分别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征求意见稿,引导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对部分公司做出了强制披露要求,沪深交易所要求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北交所则执行自愿披露原则。

3月1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作为全国首个省级ESG行动方案,旨在推动提高上海涉外企业的ESG能力,构筑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

此外,上交所近日公布其计划于3月21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ESG指数,上证科创板ESG指数(代码000691)反映科创板全市场ESG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助力科创板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ESG实践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理念普及与传播,ESG在中国逐步跨越负责任投资、风险管理的范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ESG发展路径。

从信息披露到高质量发展

简单而言,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从这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是一种识别企业非财务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利用ESG标准来筛选企业,确定投资方案,被称为ESG投资。

ESG投资概念最早在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出版的题为《在乎者即赢家——变化的世界中的金融市场:金融业围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议题更好的纳入分析、资产管理和证券交易的建议》中首次被正式提出。这份报告详细阐释了提出ESG的目的在于强调对投资价值有“广义实质性”影响的要素和原则。

ESG理念进入中国后,最早是在金融和投资领域受到关注。在2022年和2023年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关于ESG的提案也是围绕ESG信息披露、ESG评价体系等维度。

如在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可持续ESG信息披露指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容永祺建议推动企业落实ESG信息披露,完善ESG评价指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建议对上市公司全面实行ESG评价等。

2023年两会期间,围绕ESG的提案和建议明显增多。但在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气候相关披露》两份国际标准的背景下,代表委员的ESG提案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建立中国的ESG信息披露体系上。

如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建议推动建立中国特色ESG国际标准和生态体系,引领中国企业走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加快制定本土化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和评级评分规则;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建议加快制定可持续披露准则;全国人大代表、天健国信资产评估(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静建议中国要积极成为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建议加快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全国政协委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甘肃分所所长张萍建议加快制定可持续披露准则,助力中国绿色发展之路;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丹建议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有制可依、有法可依;全国政协委员、安永香港及澳门区前主管合伙人陈瑞娟建议进一步完善ESG标准和披露规范,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ESG能力。

随着ESG在中国的快速发展,2024年两会期间,ESG开始更多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认为:“在国家战略引领下,ESG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ESG是一把全新的尺子,全新的度量角度,在推动着企业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建议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机制并积极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信息披露标准落地,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将可持续信息披露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制度。

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方面,今年湖南省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常委彭继球就加快推动上市湘企高质量发展提出六点建议,其中之一为加强ESG信息披露。

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今年福建省两会期间,福建省政协委员、民建厦门市委会副主委陈颢颖聚焦出口型工业企业面临的绿色发展新挑战和绿色贸易投资壁垒,建议推动加快ESG建设,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共同搭建ESG咨询服务公共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风险评估、信息披露、个性辅导等综合服务,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完善ESG管理体系。

从发展“小圈子”到共建大生态

ESG最先是作为一种投资理念被提出,即在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实践,倡导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友好、社会责任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

由于兼具规避风险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作用,ESG投资理念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ESG投资市场逐步形成和完善。在这个市场中,包括了监管部门、投资方、投资机构/资产顾问、评级机构/指数公司、数据/咨询机构等,不同机构共同促进了ESG投资市场中信息和资本的有效流动。

绘图:南方周末研究员 康华

然而,经过近20年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新语境中,ESG的内涵和外延被不断演绎,ESG理念逐步走出投资“小圈子”,开始与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施懿宸教授认为:“ESG与高质量发展,两者在理念内涵和追求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核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实现“双碳”目标等重要战略高度契合。

因此,中国出台的关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很多都内含了对ESG的要求。如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在《意见》第九部分“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第24条“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中,继“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后提出,要“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2022年6月1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在全文共出现27处。《指引》第一次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重点关注ESG风险,把ESG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同时强调,银行不仅要对客户本身的ESG风险进行评估,还要关注客户的上下游承包商、供应商的ESG风险。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力争要在2023年实现ESG专项报告全覆盖。

当ESG被越来越多地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就需要全社会、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到ESG大生态的建设中来。

如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的《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中,涉及了多部门、多机构协同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委金融办、市工商联、市财政局、市教委、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府外办、市外资协会;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证监局、上交所;各区人民政府、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等。此外,方案还提出了要发挥高校智库、学术机构等作用,培养ESG专业人才;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ESG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落户等。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微博CFO曹菲带来《关于国内ESG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国有投资机构等使用国内评级的提案》,他建议以监管部门指导为梁,企业、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为主,构建一个统一的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借助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力量谋求在国际标准领域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乃至将来的领导者。

除政府、企业、专业机构需要关注ESG外,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华区市场主管朱碧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关注ESG,因为ESG已经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构成一个与各利益相关方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在这个ESG生态系统中,监管机构、投资者、供应链、媒体、社区等利益相关方都密切关注企业的ESG表现,将ESG绩效信息融入各自的决策流程。

关于个人维度的ESG,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则建议建立个人和ESG数据局,推动征信赋能普惠金融。包括关注个人在碳排放议题上的生活环保、通过志愿者实现对社会的贡献等,结合这些数据综合评估个人ESG的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更优质、更优惠的金融服务。

随着良好的ESG生态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相关方认识到,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投资者、监管机构、媒体、公众等,都开始关注ESG并参与到ESG的发展中。

从关注风险到培育区域竞争力

在ESG理念被提出时,ESG被视为规避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因为ESG信息可以多维度呈现企业面貌,并揭示传统风险之外的非财务风险。

然而,随着ESG在中国的发展和升级,中国对ESG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认为,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对ESG议题的理解突破了“风险思维”和“减少损失”,其更为积极地聚焦“把握机遇”和“创造价值”。一些国家的企业和相关方,特别是在ESG议题被提出的初期,在考虑该议题时,采取的视角是风险和约束。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则主动将ESG要素转化成了创造价值的机遇,很多在华跨国公司也受到了这种思维的影响。

在今年两会期间,ESG不但被视为政策创新的工具,而且被纳入到培育区域竞争力的通盘考虑中。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北京市可依托现有ESG研究院、绿交所等平台,率先研究并规划ESG制度体系,同时积极参与ESG国际交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促进形成兼具国际性与中国特色的ESG制度体系。

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建议,应将北京打造成为ESG先行示范区,同时将一批标杆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打造成为践行ESG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在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黄春华建议依托浦东立法、制度创新、设立专门奖项、创新金融支持以及在高校扩大设置ESG专业并提供专业培训等,助推上海的产业率先实现高质量转型;在上海市黄浦区两会上,穆佳杰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促进ESG建设、助力黄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对于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伟禄集团、先施主席林晓辉建议,建立和完善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包括建立ESG数据库和工具,参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使大湾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接轨。

此外,淄博市政协委员赵玲也提出推动淄博市企业编发ESG报告,进而提升淄博的国际竞争力。

从共建ESG大生态到培育区域ESG竞争力,ESG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与欧美不同的发展路径,而这条路径将更有力的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