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护工管20个病人:全国政协委员张伟滨建言规范护工行业

老百姓有点看不上这个职业。像我们医院里的护理员,大都是农村出来的,而且年龄偏大,四十多岁已经算很年轻的,很多都是五六十岁了。

我建议护理员每天工作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个小时,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护理人数限制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病人情况、医学学科特点要求。

责任编辑:何海宁

2024年2月,广西梧州一家养老院,参加老人照料培训班的学员在学习陪护技能。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2024年2月,广西梧州一家养老院,参加老人照料培训班的学员在学习陪护技能。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一个护工要管将近20个病人,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近年来在上海某公立医院的观察发现——常年在医院工作的护工也就两百多人,但床位却有四千张,人手严重不足。

医疗护理行业的问题还不仅限于此。在张伟滨看来,护工质量不高、工作内容杂等问题也十分显著。然而,根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推测,中国将分别在2035年、2055年左右出现两次护工需求高峰,峰值可达2100-2300万人次,前述问题届时恐将更为突出。为此,张伟滨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准备了一份关于“规模化、规范化护工行业”的提案。他建议,尽快就护工的概念与职责、相关权益与福利等进行规范与保障,并鼓励人们投身医护行业,进一步扩大护工职业队伍规模。

张伟滨。受访者供图

张伟滨。受访者供图

“宁愿失业也不愿干这个活”

南方周末:你认为目前护工行业存在怎样的问题?

张伟滨:首先是护工数量缺口大。还是以那家上海的公立医院为例,除了护工数量有缺口,医院70%以上的护工为51-60岁,护工队伍呈老化趋势,新一代年轻人普遍不愿投身护工行业。

公众对护工职业的认知不足、薪酬福利无保障、工作强度大等是护工行业缺乏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南方周末:公众对于护工这个职业的认知是怎样的?

张伟滨:老百姓有点看不上这个职业。很多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干这个活。像我们医院里的护理员,大都是农村出来的,而且年龄偏大,四十多岁已经算很年轻的,很多都是五六十岁了。

南方周末: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投身护工行业?

张伟滨:第一,护工的工作通常没日没夜,而且都是脏活累活,帮病人端屎端尿、擦身体等等。第二,没有职业尊严,护工职业的荣誉感、地位得不到大家尊重。第三,收入不稳定。这两年护工行业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收入和其他农民工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护工一天的收入并不完全是自己的,还有一部分属于派遣他们的劳务公司。

另外,护工是没有社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