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贝里写了《刺猬的优雅》,但也爱“狐狸”的灼心

“我笔下所有角色都以不同方式面对孤独”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Boyan Topaloff/图)

“人们相信追逐繁星会有回报,而最终却像金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结残生。”

在小说《刺猬的优雅》开篇,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借12岁富家千金帕洛玛之口道出“身处鱼缸之中的创伤”,由此开启对孤独、自由、生死等生命议题的拷问。

当那个看透世界虚妄、计划自杀的女孩结识寡居、博学的门房老太太勒妮之后,她的人生渐被照亮,帕洛玛眼中的勒妮“从外表看,她满身都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内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地有着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出版后即获得法国书商奖,两年半内销售达200万册,“继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之后,以长销之姿雄踞畅销传奇”(《法兰西晚报》)。芭贝里认为,读者也许在她的作品中寻得共鸣:“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芭贝里1969年生于摩洛哥,曾在法国诺曼底教授哲学。她的第一部小说《终极美味》获得2000年度最佳美食文学奖和2001年酒神巴库斯奖。哲学出身的她相信美食具有奇妙的治愈力。“正如我们对待生活那样,我们也应该以负责、美好、纯粹、颇具精神性和仪式感的方式饮食,那样我们才会变得更好!”

2023年底,芭贝里携新作《狐狸的灼心》(Une heure de ferveur)中文版来华与中国读者面对面交流,其间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这一次,她将视角转向痴迷已久的东方文化,坦言自己喜欢像“刺猬”那样静静观察,但也喜爱狐狸的智慧和野心——“一切不曾炽热的终将消逝。”

《小王子》因结合孩童的纯真与成人的智慧而成为经典

南方人物周刊:中国读者认识你最早缘于那本《刺猬的优雅》。此次《狐狸的灼心》中译本出版,译者对小说原标题进行了意译。据我所知,法文原书名直译为《一小时的炽热》,出自圣-埃克苏佩里的《风沙星辰》。

芭贝里:编辑希望改下原标题,让它更符合中国读者的期待。我认为小说的法文原标题非常美,它取自圣-埃克苏佩里书中的一句话,他曾解释说,当他自己还是名年轻飞行员、第一次在北非摩洛哥的沙漠上空飞行时,他对那片沙漠充满敬意,他热爱它的原始、纯净。在他看来,那是一片没被任何战争污染的“贞洁之地”,仿佛是一座天堂,但它已不复存在,他在书中写道:“棕榈树也好,贝壳粉也好,它们已将最珍贵的东西赋予了我们,它们给予了我们一小时的炽热,而我们将是那一刻唯一的见证人。”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它提示我们,也许生命中只有那么几小时满怀虔敬和热情,但我们必须努力追寻,当它降临时,我们要牢牢抓住,别让它溜走。

南方人物周刊:说到圣-埃克苏佩里,我想到《小王子》里狐狸也是主角。你书中“狐狸”的隐喻是否与《小王子》也有关?你如何评价《小王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