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院院长张应杰:诉源治理的本质是社会治理

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要依法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依法准确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依法保护守信行为弘扬契约精神,让法治具有确定性,更带来安全感,成为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保障,营商环境发展预期就能更稳更好。

责任编辑:钱昊平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应杰。(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应杰。(受访者供图)

“能动司法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主线。”2024年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应杰在发言中如此评价最高法的工作报告。

作为来自法院系统的代表,张应杰对最高法工作报告关注更多。围绕“法治营商环境”、“能动司法”、“诉源治理”等最高法报告中的关键词,和“案多人少”“人案矛盾”等法院存在的普遍问题,代表团全体会议结束后,张应杰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

南方周末: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你最关心什么问题?

张应杰: 今年“两高”报告中有很多高频词,我最关注、思考最多的就是报告中提到的“公正与效率”主题。可以说,这是人民法院追求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最高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个工作主题,带领全国法院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方面彰显了司法担当,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对司法的多元化需求,导致纠纷解决“量”的需求急剧增长。

同时,人民群众对“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自身权益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不仅要求案件公正审理,还希望更快结案。这让司法审判工作和一些热点案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人民群众起诉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当事人和裁判者而言,只有程序合乎规范,同时能实质性解决问题,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才能体现诉讼的价值。

南方周末: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云南法院部署了哪些工作,是否还存在不足?

张应杰:近年来,云南法院狠抓司法改革,狠抓队伍建设,司法审判工作又有了新的进步。但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云南法院以最高法院重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