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史湘莹: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给人类上保险

真遇到熊怎么办?“没有遇到离熊近到需要装死的情况,有足够的距离,拔腿就跑!”

赶走原住民,入驻外来人,保护效果未必更好。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清退原住民后,不懂本地文化生态的商业公司入驻,人为制造出各种景观,表演当地的文化,难以还原真实的生态文化系统,当地居民也没有从中受益。

我们希望参与公民科学项目的市民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调查经验,我们也开展培训,讲解研究的设计思路,调查过程中分组管理,保障数据质量,确保最终结果的可信度。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城市里进行自然保护。

责任编辑:汪韬

当地人制作的藏狐毛毡。山水自然供图

没人知道这头棕熊是什么时候入侵的,走进房门只见满地狼藉和破碎的天窗。

后来,人们通过红外相机和脚印痕迹还原了经过:高原上的野生棕熊看中人类的粮食和酥油,爱在没人的时候扒房子,有时还会破门而入。这天,它爬上屋顶,从玻璃天窗坠落到屋里,压塌了沙发。显然它也没料想到这一切,还没来得及觅食,就匆忙夺门而出。

这个故事发生在史湘莹团队的野外工作地——青海三江源的昂赛自然保护工作站。2013年加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自然)以来,她和团队的工作是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推动原住民参与保护并发展生计。如何应对棕熊来犯的人兽冲突,也是工作里的正经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是一所民间自然保护机构,从青藏高原的雪豹,到西南山地的大熊猫、金丝猴,再到城市周边的自然生境,专注物种和栖息地保护。

幸运的是,当棕熊从天而降,工作站里空无一人。真遇到熊怎么办?史湘莹说,“没有遇到离熊近到需要装死的情况,有足够的距离,拔腿就跑!”在可可西里,她和团队成员见到五只棕熊迎面而来,转头跑回了车上,惊魂未定之际,内心还充满见到野生动物的激动。

除了和野生动物斗智斗勇,史湘莹和团队还用砍树的办法修复森林、在上海邀请市民做“貉口普查”、帮助藏族妇女成立手工业合作社,探索不同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

2007年,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和北大校友孙姗两位女性共同发起注册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08年,北大经济学大二学生史湘莹选修了吕植的《保护生物学》课程,从此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研究兴趣。在国外修读环境科学硕士课程后,她于2013年加入山水自然,一路成长为山水自然理事兼执行主任。

这是史湘莹与山水自然结缘的故事,也是女性之间对于自然保护的传承。史湘莹观察到,在公益环保领域,女性工作者数量高于男性,她鼓励更多女性参与进来:“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往往有‘自然缺失症’,这份事业持续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疗愈,在与人接触、推动环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收获价值。”

山水自然理事兼执行主任史湘莹。山水自然供图

保护自然不搞“一刀切”

南方周末:熊闯入工作站令人意外,这样的人兽冲突常见吗?如何应对?

史湘莹:人兽冲突是常见的问题,雪豹会吃牧民家畜,极端情况下,有的牧民会布置陷阱,防止野生动物接触牛羊。我们建议牧民夏天转场到高山放牧时,用铁板封住家里的门窗,或是搭建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