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可以在人际间传递

研究人员发现了共情能力的社会传递机制,同理心的确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且这个过程主要依靠观察学习。

责任编辑:朱力远

同理心也称作共情,代表着一个人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想法的能力。一个共情能力比较强的人,很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仅不太会主动伤害他人,还会在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自己也感到痛苦。

这种能力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有着积极的影响。缺乏同理心则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人际冲突,甚至社交孤立。已有证据表明,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也能通过社交等过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最近,一项心理和认知科学研究就为共情能力的社会传递机制提供了证据,研究人员发现,同理心确实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且这个过程主要依靠的是观察学习。

“传统的观点认为共情作为人类早期形成的特质,是一种自动化的、不随意志控制的情绪体验过程。然而,近年来的多项实证研究发现,共情不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情绪反应,也存在着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开展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雨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研究证明了共情能力具有可塑性。

一个年轻人抚摸着住院的父亲的头。视觉中国|图

一个年轻人抚摸着住院的父亲的头。视觉中国|图

具体来看,共情能力会通过观察他人的共情反应,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