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古代民间和官方为何对寒食节起源认知不一?

自寒食节这一节日出现起,“纪念介子推”说就是民间的主流认知,而官方最初对这一说法并未提出异议,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否认“介子推说”的基础上,“禁火说”和“改火说”成为官方的主流认知和解释,这种官民认知两极分化的有趣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相当有趣的历史事实与官民不同的心态。

责任编辑:陈斌

寒食节可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多变”的一个,在历史上,这个节日仅具体时间就发生过多次变化,在两汉时期第一次见载于史时,寒食节的时间是在“隆冬”,之后又演变出“冬至后百五日”“三月初五”“五月初五”等多个日期,跨越冬、春、夏三个季节。在长度上也发生过多次变化,从最初的“禁火、寒食五日”,演变成为“三日”,最后变成仅节日当天禁火寒食。在习俗上又有禁食温热食物,和禁食一切经火烹饪的食物两种。这种“多变”在其他节日的演变史上是罕见的。

而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在古代更是出现了官方和民间认知两极分化的现象,自寒食节这一节日出现起,“纪念介子推”说就是民间的主流认知,而官方最初对这一说法并未提出异议,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否认“介子推说”的基础上,“禁火说”和“改火说”成为官方的主流认知和解释,这种官民认知两极分化的有趣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相当有趣的历史事实与官民不同的心态。

一、悲情之神介子推——幻想与事实

寒食节在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就与介子推这一人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书于两汉的《新论·离事》云:

“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

这是关于寒食节起源的最早记录,可见最迟至两汉,在并州(山西)太原郡就出现了寒食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