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产业链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广州站成功举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项工作任务首位,就“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出进一步部署。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既是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4月10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广州站)于广州四季酒店成功举办,论坛聚焦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光宙,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等出席本次论坛。超3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包括中欧校友及来自华南企业界的诸多人士。

论坛伊始,中欧院长助理、深圳校区首席代表刘湧洁致欢迎辞。他表示,站在建院30年的新起点,中欧将继续朝着“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这一目标坚定前行。中欧希望通过高质量的管理教育、差异化的论坛活动和有品质的校友服务,为大湾区的企业管理者持续赋能,推动区域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历来在全国开放大局中领风气之先。当前广州发展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在新征程上实现新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新跨越,最关键的无疑就是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希望本次思创会能为在广州各产业领域深耕的企业家们注入动力,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随后,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发表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下大湾区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逆全球化和中美关系逆转将决定未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并可能引发全球市场和产业链的巨大波动。当前,中国经济也呈现出几个新特征,首先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热正在降温,在这样的背景下,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向是当务之急。他强调,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已经消失,需要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每年新增的一千万高校毕业生是我们最大的新优势,由此产生的工程师红利也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利用好这种优势需要各界的思考。此外,他也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突破美国科技围堵的必选项,而通过发展绿色能源、绿色低碳经济,我国经济有望实现持续的增长。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屈宏斌认为,大湾区在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及坚持对外开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珠三角以制造业立命,未来应更加聚焦于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快发展新型金融,人才培训等相关服务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本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9+2”城市群已经形成了科技、制造业、商贸和金融企业的完整产业链,围绕这些产业集群,各个企业可以挖掘到投资,在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机会。

紧接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光宙就“地缘政治博弈下的中国科技创新”进行了主题分享。他首先阐述了美国对我国的制裁为何会造成巨大影响,他认为,目前美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在上游关键技术上有很强的领先地位,中国的科技发展尽管进步很大,但仍处在追赶的阶段,并且全球化带来的分工和相互依赖,造成美国的制裁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后,他也分析了美国强大科技实力的来源,主要源于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生态、强大的科学基础、公共部门的支持以及对全球人才的吸引。

胡光宙提到,中国要补齐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上的短板,要注意“一个开放,两个平衡”。首先,应该建立更加开放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包括积极鼓励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中国的科研项目。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基础科研体系,有助于中国对科学进步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做出贡献,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而在“两个平衡”方面,他认为,第一要注意解决“卡脖子”问题和鼓励探索型科学研究之间的平衡。在集中资源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鼓励探索型科学研究,特别是要鼓励好奇心驱使的探索型科学研究。第二,要注意“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来提高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来反映。国有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而民营企业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更能够把握市场变化带来的商业机会,经营效率更高。如何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提高创新体系的经济效率,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圆桌对话环节,六位中欧校友就“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当前,生成式 AI 正在驱动全行业创新,开启了全球万亿新市场。生成式 AI 应用周期加速,企业急需应对之策。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李剑建议企业不一定要选择最尖端、最复杂的场景,而是要从小处着手,根据业务选择最适合的切入点,用最小的成本去做尝试,尝到创新的快乐之后可以继续做创新。

作为社媒营销领域的佼佼者,数说故事副总裁孙淑娟表示,AI大数据等已经融入到企业的原始基因中,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关键在于坚持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会第一时间实践当前社交媒体的新玩法,保持和整体环境的同步迭代,并且投入大量精力在技术研发,第一时间将新技术落地到细分应用场景,真正让数据驱动商业决策,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

企业想要建立“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精准医疗行业。微远基因创始人、总裁许腾认为,企业的人才战略包括了有怎样的人才,以及有怎样的土壤。他表示,在企业内部,员工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但也需要有多元化的土壤和文化,才能让创新的种子在土壤生根发芽。

创新的背后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工业管理软件的先行者,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张成康透露,赛意信息每年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约3到5亿,他认为,这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相应的人、没有相应的资本投入,很多都是伪命题”。但同时,他也认为,创新也需要思想的普及,除了研发部门,公司的各个部门也要积极行动,才能真正让创新落到实处。

借着AI的东风,机器人有可能重塑工业场景。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郑昊表示,目前工业领域的机器人更多的是视觉AI的应用,同时在控制算法上开始往强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多关节的机器人,比如人型机器人,这是机器人控制领域最核心的方向,也是优艾智合目前正在研究的方向。他认为,虽然目前这一代移动机器人技术,中国的机器人厂商通过产业链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他们必须紧跟AI的浪潮,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本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校友会广州分会、广州市企业联合会、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中欧校友创业协会协办。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私人银行部对论坛给与了大力支持。

关于中欧思创会:

中欧思创会创设于2015年,始终坚持“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独特定位,以开放之势,推动全球前沿管理思想和知识成果在中国商业领域的传播、扎根和应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创会每年选取至少8个全国重点城市举办论坛,贴合区域发展蓝图,邀请中欧名师走出校园,与当地优秀企业家群体深度互动。论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传播教授知识和前沿观点的同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与产学研融合,切实助力企业转型和创新。

2024年,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强势开启,北京(英文场)、广州已顺利举办,未来还将继续走进洛阳、杭州、香港(英文场)、石家庄、长沙、青岛,八城迭奏,奏响中欧三十周年校庆华章,助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