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莫里斯:在彩色冰淇淋球般的雕塑中“重生”

“雕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凝固’某个时刻,当我经历流产、得知宝宝胎死腹中时,我只想从脑海中将整件事抹去,我开始制作‘堆叠’这批雕塑,它让我能撑过去、继续前行。但在制作这些雕塑的过程中,我决定不再略过,记住这个未降世的孩子,所以这批作品成为某种追忆死者的纪念碑。实际上它是一种重启,让我们振作起来,重拾希望”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子

(Idris Khan/图)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让我们来创造这些形状,让线条在‘堆叠’的高塔中活过来。”

2024年3月23日,英国艺术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中国首次大型机构个展“一线之望”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现场呈现了莫里斯自2012年以来的雕塑、挂毯和绘画创作,尤其是她极具标志性的“堆叠”系列:群青蓝、绿松石、牛血红、紫罗兰……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球体呈现出鲜艳变幻的色彩,彼此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仿佛悬浮在坍塌前的一瞬。

“当我在工作室里被雕塑包围时,它们肯定会相互对话。”走近那些彩色冰淇淋球般的雕塑,就看到球体表面的颗粒宛若初生,“就像它们还待在颜料罐里一样。”对莫里斯而言,这些斑斓奇妙的结构体最初意味着“失去的形状”。2012年遭遇流产后,悲伤的莫里斯开始拼贴卵形图案,它们形似卵子,也像孕妇的肚子。她使用泡沫和石膏雕刻这些球体,将它们置于支架上高高托起,创造出岌岌可危的样态,每一次脆弱的“堆叠”,都是对逝去生命的永恒纪念。

“我画画十分自由,是潜意识下充满能量的自发行为,就像我喜欢的波洛克的绘画方式,仿佛被催眠了一般。当你快速创作时,一切自然发生,你会创作出某些自己都想不到的东西。”

在莫里斯的绘画和挂毯作品中,面部勾勒成花朵的女人形象反复出现,面无表情,情感都体现在那些充满动感的线条之中,“花女”也成了莫里斯自己的复合肖像。“花朵稍纵即逝,须臾凋零。在素描中,女性形象的情感是通过枯萎的花瓣传达出来的,我对这一点非常喜欢。”

通过六七个月的密集劳作,莫里斯还创作了她称之为“线画”的挂毯,“雕塑之前我就开始创作挂毯了,一直以来,它都是我创作的核心之一。缝纫和编织时,你需要极大的能量,有时也令人焦虑,因为要处理这么多的线,面对那台缝纫机,所有焦虑都要发泄出来,但我喜欢它辛劳、磨人的部分,它让你想起这项古老的女性传统手艺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我试着做些突破,把它弄乱一点,制作更强烈的图像,也许会颠覆你对传统挂毯的印象。”

“一线之望”展览启幕当日,莫里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专访,揭示她生动而抒情的艺术世界。“我创作的每样东西都是介于雕塑和绘画之间的一个音符,它们将作品联系在一起,有些关乎形状,有些关乎颜色,但最终,它们都是在探索何为雕塑与绘画,以及它们前进的方向。”

“一线之望”展览,三楼展厅(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图)

当快乐坠落时,“堆叠”出一线希望

南方人物周刊:你给这次个展命名“一线之望”,请分享下展览标题的灵感来源,为什么“希望”系于“一线”?

安妮·莫里斯:我热爱诗歌,常在诗行中寻找灵感,我被“一线之望”这样的句子打动,因为我许多作品最终都直指“希望”,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你可能知道,我的作品源自一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