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新闻(090416)

责任编辑:邓科 郭力

主持:马昌博

卫生部——医改定音,两大机构最终角力

十六部委,复杂博弈从头细说

(“医改:复杂的博弈”系列专栏之一)

□部委观察员 王世玲

“医改不是卫生部一家的事情。”在新医改讨论与制定过程中,面对公众的轮番追问,卫生部各级官员总是反复强调着这点。当卫生部负责人与其他15个部门负责人一起在新医改方案上“按下手印”时,卫生部也再次证明了“我们只是医改协调小组成员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医改方案制定的最关键时刻,也是相关部门争议最激烈时,出现了两支关键性力量,即国务院研究室和中国社科院。

前者尽管是研究机构,但以其官方机构序列的背景,成为医改协调小组成员之一。后者尽管不是8个医改方案撰写者之一,但征求意见时,以6个“要报”形式,把观点直呈决策层。

两机构之所以纳入决策者视野,大致是源于两点,一是其独立性(更少部门利益),二是其官方智囊背景。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放到中国还面临着现行行政管理架构的挑战。如人保部管着医保,而基础建设、医药价格涉及发改委,日常经费投入和维持医院的运转涉及财政部,医疗救助归属民政部,医疗人才培养包括附属医院的管理又归属教育部。因为大多数医院是国有企业,医改甚至还关系到国资委。

部门多了,自然会从各自“职能”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由于涉及到利益调整,新医改制定过程中的争议不断加温升温。

医改协调小组于2006年6月成立,意图统筹各方意见和利益。据本观察员掌握的消息看,医改协调小组成员是,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保(原社保)部、中编办、教育部、民政部、人事部、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研究室、国资委、药监局、中医药局、保监会、全国总工会。

尽管有16个部门跟医改相关,但亦有专家把其划分为三层面。其中最核心的部门为四个,即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保部。“第二梯队”是教育部、民政部、药监局、中医药局。“第三梯队”是是保监会、总工会、计生委、国资委。而人保部、中编办、法制办和国研室属于改革的组织与法规保障部门,“不涉及实质的利益调整”。

“刚开始听专家们辩论,听得直犯晕,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争得这么厉害。”一位曾参与钓鱼台8方案“过堂”的第三梯队的官员透露,当经人指点明白了专家们的专业表述后面的利益调整意义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方案也不是某个部门说了算的。”

既然医改方案最终“不是一个部门说了算”,那么在接下来的专栏中,本报部委观察员将根据自己所知,层层剥笋,讲述几个关键部门之间进行的复杂博弈、改革兼顾。而这种公开的博弈,亦是中国政治进步的表现之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廉租房“包产到户”

(房地产系列专栏之二十三)

□部委观察员 李乐

在中国,很多事情一旦和官员的政绩考核联系起来,局面就大为不同。现在,深知这一道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打算把建设廉租房的任务指标“包产到户”。

前不久,在湖南长沙,首次国务院级别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低调召开,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破例出席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悉数出席。正是在这个会议上,姜伟新向在座的各地分管副省长们告知,建设部正在拟定“廉租住房建设发展规划”,不久后将上报国务院批准。

参加会议的人士告诉本观察员,姜伟新所言的这份规划与以往的大有不同,而地方官员最为关心的,是这一份带有指标分配的“规划”。此前,3年750万套实物廉租房总量指标已经确定,但每个地方建多少,哪年建完,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对很多地方官员来说,没压到自己头上的任务,就还不算任务。

故此,这份规划可能要逐级分解指标,甚至逐级分解到地市一级政府。这样,750万套的总量目标就不再是悬在空中的数字任务,而变得有序可循。

与此同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办法,按照分解的指标任务,对地方各级官员实施政绩考核,一旦不能完成规划中的分配指标建设,其政绩评价将受到影响。

本观察员了解的是,在长沙会议上,对于地方政府对廉租房、保障安居工程认识不甚统一的局面,中央高层特意强调了“所有人必须统一思想”: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抓手,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廉租房不会冲击正常的商品房市场。因此,必须统一执行落实。

长久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抱怨地方政府对自己的工作不甚配合,这个部门负责检查、处罚、执法工作的“稽查办”甚至长久以来,都是事业单位编制,而非政府编制。不过,一旦这样一份规划获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权力威慑,将大超从前。有指标政绩考核当头,其效果自可预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