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数不清的“拇指群”“点赞群”,怎么看、怎么办?

一般而论,关系越亲密,或期待有更亲密的关系,点赞的顺序往往越靠前,点赞的速度也通常更快(或更及时)。通常情况下,这种人也不一定会轻易选择退群,他也会一定程度忌惮或担心来自“细心”或“细腻”的群主抑或其他群友的各种猜疑或“胡思乱想”,譬如“之前是500人,现在只有499人”“谁离开了”“他为什么要离开”等。很显然,他倘若想继续在这个圈子混,想继续维系既有的群关系,至少欲脱离圈子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的话,他大概率不会选择退群。

责任编辑:陈斌

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交流方式从线下(即面对面)走向线上(即网络平台),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社群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微信群,主要依据不同的社会关系,抑或基于某个(项)共同性目标或行动。

我当然亦不例外。除了一些临时组建的活动群(徒步群、聚餐群、假期组团出游群等)外,我还有基于工作需求的工作群,包括但不限于单位群(含学院群及系群)、硕士研究生导师群、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群、××课程群;基于专业交流需求的学科专业群(12个);基于家校联动需求的班级群及家长群(5个);基于兴趣与爱好需求的篮球群(6个);基于亲情与乡情需求的家人群(4个)、老乡群(5个),最后是交流互动频率最高的基于兄弟或铁哥们情义的兄弟群(3个)。

如实说,我有两个惯常性做法:其一,我会习惯性将大部分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其二,对于我自己发起或组织的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