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奇明 配角的锋芒丨2024青年力量

对于演员来说,一张脸传递出的信息能丰富到什么程度?从《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那日苏、《漫长的季节》里的傅卫军,到《哈尔滨一九四四》里的田小江、《我的阿勒泰》里的高晓亮……这一年的大小屏幕上,演员蒋奇明贡献了这些迥然不同的小角色,在配角的有限体量中,呈现出每个人物的棱角与锋芒。这位穿梭在话剧剧场和影视片场之间的年轻演员为表演所做的注脚是,这是一门关于理解人和诠释人的艺术。

发自:青岛

责任编辑:杨静茹

《我的阿勒泰》2024

《我的阿勒泰》(2024),蒋奇明饰演淘金者高晓亮

高晓亮登场的时候,那是一张中年漂泊者的脸,透着精明与不甘,还有零星的善意,当他望着人的时候,像要把人榨得一滴油水都不剩;就连身体,也是常年漂泊者的身体,充满了疲惫,又不敢松懈,硬撑着一口气——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演员蒋奇明饰演了这位从广东到北疆淘金的打工者。

这是一个长期失败的人,孤身从大东南跑到大西北,希望通过发一笔横财来证明自己。“因为他长久以来没有获得过任何成功和金钱……我喜欢张凤侠(马伊琍饰演的女主角,在草原生活)是真的,也是想回来带张凤侠走的,但我不知道大自然是什么,也真的睡不惯帐篷,最后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电视剧播出期间,我在青岛见到了正在拍新电影的蒋奇明,他回忆起一年前饰演的高晓亮,称谓慢慢从“他”变成了“我”。

在这部展现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作品中,高晓亮像一位来自现代商业社会的闯入者,这个异质化的角色预言着2000年代初的阿勒泰的未来——终将受到景区开发和资源开采的商业化大潮冲击。

拍摄期间,蒋奇明在确定角色口音时,特意错开了正宗的广府口音。在他的观察中,广州城里人、讲真正好听的广东话的人,可能不会被生活逼到需要跑这么远来打工,“我觉得他应该来自广东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在最终的成片中,高晓亮“口音更冗杂”,讲着带有广东口音的普通话。

《漫长的季节》2023

《漫长的季节》(2023),蒋奇明饰演聋哑人傅卫军

蒋奇明善于通过这类细节来捕捉角色。2023年播出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他饰演聋哑人傅卫军,一个神色冷峻的混混,下手极狠,每次斗殴前后,总要扶一扶耳朵上的助听器。与冷峻并存的是一张年轻得茫然的脸,连身体的语言都是年轻的,像竿子一样笔挺的单薄身体晃荡在宽松的校服里。因为这股又狠又单纯的气质,和对姐姐的无条件守护,这个角色一度相当受欢迎。

对蒋奇明来说,傅卫军的狠是有来由的,一个聋哑小孩儿在孤儿院长大,出社会之后要保护自己保护姐姐,只能用狠来掩盖自己的怕,那一点属于少年的阳光也得藏着。说起傅卫军,蒋奇明像讲起一位熟识多年的老朋友。

过去一年里,蒋奇明凭借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傅卫军和高晓亮,他还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酒蒙子那日苏、《哈尔滨一九四四》里的邪典特务田小江……1992年出生的他眼睛不大,突出的鼻梁和颧骨成就了一张立体的、可塑性极强的面孔,与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像北方二月的风,带着冰渣子和早春的气息。

但对自己的演出,他总有遗憾,“不是每一个配角的篇幅和文本结构,都能让你去诠释好一个人物,有时候我的能力也达不到。”不过他维护他的角色们,作为演员,他接受人的局限与荒唐,明白人的难处,对于角色身上的瑕疵也充分体谅。这位穿梭于话剧剧场和影视片场的年轻演员为表演所做的注脚是:这是一门关于理解人和诠释人的艺术。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详细报道将在近期推出)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始自2005年,是由主流媒体发起的年度青年菁英人物策划,旨在寻找在各专业领域中有杰出表现的青年代表。

“2024青年力量”由南方人物周刊发起、青岛啤酒特别支持,以“讲究不将就”为主题,将集结来自文化、艺术、体育、演艺、音乐、商业等领域的青年代表,诠释以热爱突破迷茫、用坚守战胜浮躁的不将就人生。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