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名“兵哥哥”来到新区找工作……

“我和这个学校的岗位要求、任职条件、就职地点都非常匹配,我有信心拿下这个岗位!”

5月14日一大早,一群退役“兵哥哥”在元音中学开启了就业模式。

为全面推进《四川省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安排部署,5月14日,四川省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工作推进会在天府新区召开。

发挥退役军人独特作用

学校构建国防教育“融合共享”新体系

会议总结了全省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职任教的阶段性成果,退役军人事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交流了经验做法。

据悉,天府新区现已招募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共享教官共74人,其中8名担任班主任。13所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定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兵教师共享模式在全国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工作会上受到点名表扬,为全省乃至全国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工作开展提供了试点经验和示范样板。

会上,天府三中校长叶超围绕退役军人进校园相关工作作了交流分享。

“退役军人经历了部队大熔炉的淬炼,具有过硬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相比普通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同时,退役军人入校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大多数退役军人会存在学历不高、专业不对口、无教师资格证、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不熟悉等问题,“不适合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取长补短?为破解退役军人入校难题,天府三中探索出“分类设岗、综合保障”的方法路径,一方面为其精神扬长,一方面也尽量避免对教育不熟悉的问题。两年下来,退役军人入校工作渠道已然畅通。

天府三中“11118”国防教育工作体系

“天府三中搭建的多元准入渠道,既解决了退役军人高质量稳定就业,又发挥了退役军人的价值作用,更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上方式很快得到新区教育和退役部门认可,并迅速在其他学校复制推广。”叶超说。

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强健了学生体魄,提振了学生精神,也促进了五育融合。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2年的97%提升至2023年的98.4%,学生纪律意识增强,违纪现象减少,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精准化招聘面对面交流

兵哥哥们“各显身手”

会场内讲政策、举落实振奋人心,会场外的招聘会也十分热闹。

招聘会现场,来自全省各地的退役军人们积极填写招聘登记表,与用人单位交谈,了解用人需求、岗位要求、薪资待遇、工作内容等,气氛火热。求职者纷纷表示,此次招聘会形式新颖、互动性强,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及职位信息。

“今天我是来面试学校老师的,目前刚投了两所学校。”来自邛崃的退役军人陈杨一听说今天这里有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就立刻过来了。面对求职,陈杨也是自信满满:“我正好大学专业也是体育教育专业,所以我觉得应该能胜任这份工作的!”

在另一个招聘点位,一大早便从泸州赶来的刘绪正和招聘人员交流着。他说:”我是泸州人,因为妻子在成都工作,又觉得这次是非常好的机会,招聘要求跟我也比较符合,我有信心拿下这个岗位!”

不仅如此,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政策宣传专区。天府新区退役军人处相关负责任人表示:“我们与10余家学校进行了合作,除了面对面交流,我们也会推荐一些合适的退役军人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共赢。”

74名退役军人圆了“教师梦”

新区“兵教师”共享模式成全国示范样板

一直以来,天府新区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工作,在深度开发退役军人价值,构建全方位育人体方面系,已得到一定成效。如在固定时间节点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邀请新区籍英雄航天员叶光富、功臣模范、战斗英雄、军事标兵、武警忠诚卫士开展国防教育讲座,弘扬英雄模范,引导学生自觉向英雄看齐;吸收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教师,有效改善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国防教育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指导学校组建特色天府少年团,开设航天青少营、热血少年营等特色项目,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邀请现(退)役军人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等,均实现了以学生带动家庭,全面推动全民国防教育。

与此同时,为畅通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渠道,为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天府新区还实行先进驻、后培训、再上岗,构建了“选、聘、培、用、管、评、退”全闭环制度体系。

有引进、有保障、有培养,还有评价,天府新区在“退役军人”共享模式中,也极力打造完整闭环,不断迭代优化。区域创新设立《学校国防教育“八一”评价指标》,将其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分值体系(占比4%—5%),并利用闲置校舍筹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加快打造集国防教育、学生军训、拓展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性基地。

未来,天府新区将持续推进“兵教师”工作,重点做好人才培养、畅通上岗路径、促进多元发展、坚持底线思维等方面工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新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