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可取吗?让孩子长大为价值观坚韧的人是家教的核心

不切实际、“剑走偏锋”的穷养,往往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导致其成年后物欲很强,经常进行报复性消费和活动,以作自我补偿。此外,穷养带来的极度压抑感,或使得孩子为了求生、自保,变得极端自私、自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采取非常措施。

责任编辑:陈斌

很多人都听说过“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但对于穷养的结局,却不甚清楚。而这中间的模糊地带,恰恰值得被认真审视。因为,一些父母在作出穷养儿子的决定时,并没有想到后果怎样。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儿子在穷养、经过磨砺后成为栋梁之材的想象。可惜,这个想象力是肥皂泡组成的。

一位网友说起的一位大学学长的故事,令人深思。学长的父亲是财务人员,母亲是老师,这样一个家庭,经济条件是相当不错的,但他的父母刻意穷养他。他从小没有零花钱,也很少买衣服,都是穿别人穿旧了的。自己的房间只有一张床,几乎没有玩具。上大学时,家里只给他每个月500元生活费。他没有电脑,手机也是父母用剩下的。他去兼职赚了点钱,带父母吃了饭,结果父母说,既然如此,那就不再给生活费了。大学四年,他在各种餐饮企业兼职过。为了攒学费,他不敢享乐,每天饭菜钱控制在20元之内,穿的鞋子多是地摊货,鞋子开胶了就用胶水粘一下。讽刺的是,他过着贫困生的生活却没有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