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也可以“买座位”?“广东造”火箭实现航班化发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你想象过吗?乘坐火箭,在100千米的高度体验3—5分钟的失重感,看到美丽的蔚蓝色星球……5月1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广州南沙区,开启“上天”之旅:走进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了解运载火箭生产、试验、总装测试等工作。

当前,广东正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科技创新点燃商业航天发展引擎

位于南沙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作为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基地,填补了广东在航天制造业上的空白

作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平台,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致力于太空科技探索和空天飞行器研发集成、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提供宇航发射服务。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主要用于开展系列化固体、液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试验、总装测试等工作。”中科宇航副总经理李秦峰介绍。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副总师项泽斌介绍,通过批量化生产和精益化管理,中科宇航大幅提升装配效率,有效缩短发射周期,正瞄准低成本航班化推动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新时代

从力箭一号首飞圆满成功实现“零的突破”,到具备年产30发的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能力,中科宇航正在形成高密度、航班化发射的能力。

项泽斌描绘了航班化发射的情景,火箭公司公布发射日期后,卫星可以像“乘客”一样买“座位”,持“火箭票”乘着火箭发射升空。“今年计划共发射6发火箭,目前各发火箭的‘座位’正在有序发售中。”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主”,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南沙的落成,宣告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投产运营,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汇集南沙。

未来太空旅游将是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秦峰透露,中科宇航正在进行太空旅行飞行器的研发,计划于2027年进行首飞。

谈及“落户”原因,李秦峰表示,南沙位于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出海便捷,而且工业用地较为丰富,为企业将来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海上发射,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平台和想象空间。

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明确指出支持南沙加快商业航天等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广州南沙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链条,正完成集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2022年,南沙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探天九条”),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

“聚焦高质量发展,我们力争把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系列化运载火箭产业基地。”李秦峰表示,在政府的指引和支持下,将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的聚合带动效应,牵引上下游相关的宇航企业落地,将航天产业打造成为广州南沙的一张新名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