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股权大战迎尾声,创始人获刑

潘爱华试图“将生米煮成熟饭”,以达到出其不意地阻击其他资本方的目的。

2015年底,随着科兴控股启动私有化,利益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股权争夺战。

责任编辑:钱昊平

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区。(人民视觉供图)

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区。(人民视觉供图)

作为未名系药企的创始人之一,潘爱华太想拯救自己的企业了。

他在2022年5月联合一家有着美股背景的药企,对山东未名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02581.SZ,简称“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厦门未名”)进行入股增资。为了防止资本竞争对手的破坏和干扰,增资计划在较为隐秘的条件下操作。

不料,几个月后,潘爱华与增资方的另外两位负责人被逮捕起诉。

三十多年前,潘爱华放弃北大教职,创立了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未名”),后来未名系药企成为国内医药界的翘楚。1998年,他认识了对疫苗研发颇有才华的河北防疫专家尹卫东,2001年两人共同创立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科兴”)。

2016年之后,潘爱华和尹卫东之间就科兴控股私有化展开了激烈的股权争夺战。

2022年对厦门未名最新的这次入股增资,潘爱华不仅没能阻止股权被拍卖,还因没有按规召开董事会、使用套章签约、销售医疗器材时截留资金等行为,被指控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罪名。

2024年2月,山东淄博张店区法院一审宣判,以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判处潘爱华有期徒刑13年。

目前,潘爱华已上诉,二审尚未开庭。

隐秘的股权交易

此案的发生,源于2022年的一次股权交易。

2022年5月10日,厦门未名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强新”)代替强新科技集团持股,按照84.85亿元的估值,以人民币28.85亿元的溢价认购厦门未名新增注册资本6767.49万元,增资后获得厦门未名34%的股权。

强新科技集团的实体在美国,实际控制人是华人科学家李嘉强。强新集团在北京、杭州、南京、成都等地设有子公司,李鹏飞则是强新集团在中国的主要代理人和首席运营官。

当年5月18日,厦门未名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修改了工商登记备案信息,将原注册资本13136.9万元变更为19904.39万元,公司类型删除了“法人独资”,股东在原独资母公司未名医药之外增加了杭州强新。杭州强新认缴6767.49万元,实缴出资额为0,出资认缴时间为2047年5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