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大山 你找到外星人了吗?丨2024青年力量

《宇宙探索编辑部》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可能,这部使用伪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剧情片,杂糅了荒诞、黑色幽默、公路片等元素,带领观众和影片中的一群“民科”一起去西南山区寻找外星人。电影上映后收获了高口碑和多个奖项,但作为导演、编剧的孔大山却表示暂时不想当导演了。这种没有在斩获机会后乘风直追的选择,也展现了青年人的另一种可能。在监制王红卫看来,不需要把自己当颗螺丝钉拧进电影工业体系里,导演“首先是一个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静茹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姜晓明/图)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一年之后,导演孔大山真的过上了一年前他在采访中描述的生活。2023年3月底,影片上映前夕,这位完成了自己第一部剧情长片的青年导演,躺在办公室的豆袋沙发上说,“暂时不想当导演了。”

伪纪录片形式的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完全不像中国科幻电影代表《流浪地球》系列(尽管孔大山也参与其中)那般恢弘壮丽,这部中小成本电影荒诞、幽默:一群看起来充满失败者气息的“民科”,带着三十多年前的无线电设备,辗转乘坐火车卧铺和县城巴士,去四川的深山里找外星人。他们每一脚都踩在土地和各自生活的泥泞上,却执拗地望向天空。

2023年11月,孔大山、王一通凭借《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除此之外,这部作品还获得了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男主角三项提名。

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可能,获得了高口碑和不错的票房,甚至掀起一股关于“外星人”“寻找地外文明”的亚文化二创风潮,但这一切似乎没给孔大山带来什么改变。在2023年的电影宣发期结束后,他婉拒了所有采访,“实在没啥好分享的了”。奖项和市场的认可是外界对他之前的导演工作的鼓励,他非常感激。“至于如何进入下一次的导演身份,需要一个自己暂时还没找到的内在驱动。”现在,他给其他导演做编剧或剪辑,“生活中在努力精进陆冲(陆地冲浪板)技能。”

这种没有在斩获机会后乘风直追的选择,也展现了青年人的另一种可能。在孔大山的老师、《宇宙探索编辑部》《流浪地球》系列的监制王红卫看来,尽管电影行业非常缺好的青年导演,但“从青年导演本人来讲,我觉得为行业输送劳动力不是天职”,不需要把自己当颗螺丝钉拧进电影工业体系里。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物化成一个劳动力,物化成一个产业环节?我觉得他这样挺好。”王红卫说。

在《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路演中,喜爱电影的观众将这部电影及其创作团队总结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影片中有一个片段,很多小鸟落在石狮子身上,在一次映后交流环节中,有观众问孔大山怎么让那些鸟同时飞过去呢?孔大山说:“我就给鸟讲戏,你们先这么排队,然后这么飞过去。”其实,那个片段是后期特效做出来的。

孔大山说过,他希望这部片子给大家的感受就像是,“你有一个特别不靠谱的朋友,在你难过的时候,他跑过来,不停给你开各种莫名其妙的玩笑,最后你突然意识到,他只是很笨拙地想要安慰你。”他和这部片子都做到了。

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始自2005年,是由主流媒体发起的年度青年菁英人物策划,旨在寻找在各专业领域中有杰出表现的青年代表。
“2024青年力量”由南方人物周刊发起、青岛啤酒特别支持,以“讲究不将就”为主题,将集结来自文化、艺术、体育、演艺、音乐、商业等领域的青年代表,诠释以热爱突破迷茫、用坚守战胜浮躁的不将就人生。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